策划书范文网

导航栏

×

观独行月球有感

发布时间:2023-02-17

观独行月球有感模板。

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工作流程的,做好一份策划书,他能够帮助我们找到工作目标,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在开始写策划书时需要注意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观独行月球有感模板”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经过搜索整理,编辑为你呈现“观独行月球有感模板”,困扰着你的是不是也是范文的撰写?范文在我们写作中不可缺位。范文让我们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更好的创作,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电影《独行月球》科幻以为背景,故事发生在2033年,为了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人类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但是在全员撤退的时候,故事的主人公独孤月被落在了月球上。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目睹行星撞击地球后,一个人在基地给整个地球的人过头七,挽联、白色纸花、黑色袖纱、排位、上坟酒…等等,置备的相当齐全,氛围太感人,以至于影片刚开始几分钟我就已经笑的肚子疼了。

但随之而来的意外打破了他沉沦的生活,和肌肉金刚鼠闯月球、被自己单恋的马蓝星全程直播的社死,一个接一个的笑点层出不穷。而故事的后半段,剧情开始升华,打从走上回家之路,就注定走了不归路,如果不牺牲自己,独孤月即便能顺利回到地球,尚未恢复的地球再遭撞击,多半是亡,于他来说,就是早晚一点的问题。特别是最后独孤月一边想着“回家”,一边冲向即将撞上地球的行星,有种个人英雄主义在身上,却也合情合理,震撼又感动。

总体来说,感觉是很久都没看到过像《独行月球》这么高质量的电影了,情节设计的很巧妙,包袱笑料此起彼伏,底色在情理之中却又毫不尴尬。这次开心麻花的作品比以往的手笔大了很多。整体来看,走心,细腻,每一个抛出的梗都有呼应。配乐阵仗也是相当可观,除了以往的怀旧风格,这次新创作的插曲也不在少数,满满的用心,一部好的电影不过如此。而且这是一部把搞笑和感动做的比较平衡的电影,电影前半段笑声不断,后半段就偏向感人情节,影院逐渐有人在小声哭泣。友情提醒泪点低的朋友多带纸巾,大概是避免不了一场嚎啕大哭。

“人活着的意义,加班回到家,能有人为你亮一盏灯,累了,能有人陪你喝喝酒,当你陷入低谷的时候,能有人给你一个温暖的拥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段话了,《独行月球》虽然把故事搬到了月球上,但是他始终讲的还是一个关于人与人之间的故事。独孤月在月球上面孤独的一场流浪,最后流露出来的是对人与人之间联结的渴望,就像最终独孤月的存在唤起了大多数地球人对于生活的希望一样,希望在孤独和疲惫的时候身旁能有一个人体恤自己是多么的温馨。或许我看遍星河万里,最终只是为了更好地遇见你,更好地珍惜那些烟火般的日常。“宇宙那么大,我们还会遇见。”

精选阅读

[参考]观荒野求生有感


如果你不想拖他人的后腿,是时候开始准备好下一阶段的策划书。一个策划案里面,最重要的是目的。优秀的策划书都具备哪些特点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参考]观荒野求生有感”,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观荒野求生有感 篇1

在美好的童年中,各种书籍伴随着我们成长,如果把不同种类的书比作不同的色彩,那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色彩斑斓、多么的丰富啊!

我读过许多书,其中有一些书激励着我,有一些书让我幻想遥远的未来,有一些让我眼界大开……,这些书的颜色丰富多彩,各具特色。

红色,代表着探险。求生大师贝尔?格里尔斯的杰作《荒野求生》就是探险类的代表。这一套书讲述了贝尔在野外遭遇种种困难,可是他并没有后退,而是用自己积累的求生经验一一地去化解它,让这些困难变成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这套书让我明白了,遇到困难要学会随机应变,同时也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这样我们就能够到达胜利的彼岸。

蓝色,代表着科普。充满着奇幻色彩的《神奇校车》让我爱不释手,它讲述了“卷毛”老师的校车可以变成各式各样的东西,她常常带着学生们“腾云驾雾”去各地了解各类知识,如火山、地壳、太空等等,是不是非常不可思议?“卷毛”老师就是这么牛,可以带你去你想去的任何地方,这让我体会到了科学是要去验证的,不能在实验室里埋头死干,要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让科学焕发它的光彩。当然在生活和学习中也是这个道理。

灰色,代表着历史。虽然是过去的东西,却让我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林汉达中国历史故事集》中,我知道了“管鲍之交”中的兄弟情谊,知道了“退避三舍”的诚信义气,知道了“毛遂自荐”的勇气自信,知道了“七擒孟获”的聪明机智……,这些故事很有意思,既让我了解历史知识,又陶冶了我们的情操,可以说获益颇多。

我的童年还有各种颜色,粉色的童话书,橙色的励志书,绿色的世界名著……这些书让我的童年充实而多彩,也让我在书中渐渐的体会到了更多的东西。

梁启超先生曾在《少年中国说》中说过:“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读了这段话,我深有感触,少年的强弱对于一个国家的兴旺发达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要多读书,读好书,长大以后用读到的知识为国争光,为中国梦贡献我自己的一份力量。

观荒野求生有感 篇2

冰心曾说过:"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的营养品,甚至还是茫茫大海中的一座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行。

最近,我迷上了探险类书籍《荒野求生》,这是一本内容十分精彩的书。这套书一共有八本,主要讲的就是金脉万的丛林法则。他们先是到了纳米比亚与巴布亚大冒险,接着到了马达加斯加寻宝,还去了瓦努阿图历险,最后就是最恐怖的西伯利亚生存。其中我最喜欢看的就是他们在西伯利亚的生存探险。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因为西伯利亚很冷,他们的装备不齐全,所以不仅要挨冻,还要连续走30个小时的路才能到达雨林,并建造房子吃东西。途中,他们还得经过一条江。这对于在寒冷的天气来说,浸入水中等于说就进入冰箱一样。但他们没有退缩,也许这就是探险家们的精神。

这本书虽然是以漫画的形式呈现,但它里面讲的知识还是不少的。比如,他教会我们在野外探险时,如果不小心衣服鞋子湿了,应该要钻木取火,然后把鞋子和衣服叉到树枝里放在火源旁边烤干,但不过千万不能靠近火源,否则鞋子和衣服就会烧焦了。他还会跟我们分享在探险途中发现的奇观,比如说发现了一些猛犸象的骨头,发现了一些稀有的熊猫猿猴等等。

这本书丰富多彩的写出了探险中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让我看到了探险的艰难及探险者不屈不挠的毅力,更让我看到了大自然的残酷和美好。

观荒野求生有感 篇3

说起我的生活,两点一线,在学校与家之间回旋。我向来厌恶墨守成规,喜欢不拘一格地放荡不羁,不求无忧无虑,但求自由自在。但太多太多的束缚使我不得不屈服,无法脱身。

《荒野求生》是世界最著名的探险家贝尔格里尔斯写给儿子的求生秘籍,他曾搭乘小船横越冰冷彻骨的北大西洋,登上令人望而生畏的珠穆朗玛峰,从沙漠的流沙中死里逃生,在夏威夷穿越鲨鱼成群出没的水域……身处绝境却临危不乱,处变不惊,“永远不要失去希望,这是生存技能的基石。除此之外,野外生存的第一条法则就是要永远保持微笑,只要你活着就还有希望”是他的座右铭。书中的主人公在坠落的飞机中绝处逢生,随即,对他生命虎视眈眈的危险缓缓逼近,熊、白狼、野象、冰封万年的积雪……我不由自主地想:如果是我与他处在相同的位置,是能够像他一样镇静,化险为夷;还是被恐惧侵占内心,被茫然蒙蔽双眼,手足无措地坐以待毙?我苦笑,是后者吧。学习是我唯一的长处,可此时此刻,回想起那些排名、头衔、称赞或奉承,便觉如揶揄一般,可笑而讽刺。躲不开的枷锁,如重重迷雾萦绕在心;虚无的幻境,如山花烂漫遮盖了彼时的稚嫩。想返璞归真,却发现已踏出万丈;想回首追寻,却如海市蜃楼,模糊没有方向。

误入迷途的羔羊,那里才是归路?夜空一轮新月,能否照亮被黑暗侵蚀的心?没有尽头的漫漫长夜,待何时破晓天明?只愿它如一盏明灯,指引我前行。

观荒野求生有感 篇4

《荒野求生》是一套有关生存技能的书,这是英国著名的野外生存探险专家贝尔格里尔斯根据自己的探险经历创作的系列小说。《荒野求生》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要心存希望!

主人公贝克从小失去父母,但他也曾跟父母一同去过非洲最偏远的地方,在那里他学会了很多很多的生存技巧。而且他13岁就开始冒险,去过鲨鱼聚集的地方——太平洋的小木船上,而船下曾是饿了几个星期的鲨鱼;也去过被称为“世界顶峰”的珠穆朗玛峰;还跟火山猛虎、巨型大黄蜂、北极狼群战斗过!

为了在野外求生,贝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占在食物链的顶点,因为它可以吃掉野果、驼肉、马肉、鹿肉,有时连蛇、老鼠、蝙蝠都吃,这不都是因为对活下去始终心存希望吗?

那一次,我们去爬长城。当时太阳无情地照着大地,花儿被照得抬不起头来,在高空飞翔的鸟儿也只能躲在树荫下睡觉,更不用说我们这些爬长城的人类了。我刚爬到北二楼,就已经累得直不起腰,可我突然想起贝克的那句话“希望是生存的第一法则”之后,我胸有成竹,用起贝克的“只保留三个点”的方法,快速冲在了最前列!

我觉得《荒野求生》告诉我们:遇到事情应该冷静沉稳,不应急急躁躁。

观荒野求生有感 篇5

我曾经读过《荒野求生》这本书。书中讲了贝尔乘坐的飞机坠落了,他们受了不少苦,面临着饥饿寒冷以及生命危险。贝尔教会了他的朋友如何求生,如何分辨食物是否有毒,遇到熊了,如何保护自己。

读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遇到任何困难,要像贝尔一样坚强。

我6岁开始住校学习。刚到学校,我什么都不会,收拾衣物、叠被子……这些在家都是妈妈帮忙完成的。可在学校里,没有妈妈,只有自己。我想起贝尔说过:只有保持微笑,困难就会解除。

我静下心来跟着老师学习生活技能,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很快,我就得心应手,不再害怕了,也做得越来越好了呢,还被评为“自立之星”了。贝尔教会了我,面对困难要勇敢。

“永远不要失望。”这是贝尔的名言,它也成为了我的座右铭。学习生活不是一帆风顺,我要向贝尔那样永不放弃,生活也会更加美好,学习也会更上一层楼!

观《冲出亚马逊》有感基础版


为了维护活动的展开,而一份工作策划书就可以很好的帮助到我们。策划书是一种强制的书面文稿,从哪方面开始下笔写策划书比较好呢?小编特意收集和整理了观《冲出亚马逊》有感基础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今天下午,我看了电影《冲出亚马逊》。这部电影主要讲的是:两名中国特种兵战士参加了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培训。在学校中,他们以自己那钢铁般的意志忍受住了一次次魔鬼般的考验,其中王晖更是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巧妙地同毒贩子做斗争,一次又一次为祖国争得了荣誉。看完之后,我的心中油然而生出一种敬佩之情。

回到家,电影里的那一幕幕仍然清晰的在我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当王晖被黑衣人们抓住后,他们一边毒打,一边拷问他:“你们的长官是谁?”王晖尽管被打得鼻青脸肿,可是作为一名中国军人的'荣誉感支撑着他,中国为了让祖国的国旗继续悬挂在天空中,他仍然咬紧牙关,拒绝透露半个字。黑衣人又将他吊起来折磨他,可他仍然一言不发,甚至不顾周围那么多黑衣人,冲上去痛踢黑衣人的头领。虽然事后发现那只不过是长官为了考验他们的毅力的一个小游戏,但王晖的这种爱国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顽强毅力却是值得我们青少年好好学习的。

看完电影,我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画面: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多少革命先辈们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抗日著名将领冯玉祥更捐出了自己一般的家产用于抗日事业赛场,体育健儿们为了能够让祖国的国旗飘扬在赛场的最上方,为国人争光,他们训练中挥汗如雨,吃苦耐劳,从没有抱怨一声在科学领域,多少的科学家累倒在实验室里,这次“神舟5号”的成功飞天,正是一代又一代科技工作者奋斗的结晶啊!

作为祖国的明天,我们更应该从现在起,认真学习,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每一个人的心中!

观《奇迹男孩》有感1篇


为了改掉自己工作中不好的习惯,我们应该尽快完善自己的策划书了。策划书能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成功率。大家是不是觉得策划书很难写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观《奇迹男孩》有感1篇”,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今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叫《奇迹男孩》。他告诉我人生如同翘翘板,一端落下,另一端必定会升起。的确,上帝给了你智慧就可能会给你加上痛苦,上帝给了你财富就可能不会给你智慧。

故事里讲的是因为小男孩名叫奥吉,因为先天性不足而被迫做了二十七次手术,。以至于脸部有点畸形。在奥迪十岁,那年一直在家自学的他被送到学校上五年级,却无情的遭到了同学们的打击。还好,他结识了一位朋友,。可在他渐渐对学校产生好感时,他发现这位朋友在她背后骂他,说她坏话,这是他彻底不想上学,继续在家中自学。终于在姐姐的鼓励下他又重新上了学并结识了许多真正的朋友在一次野外活动中,当她被七年级包围时,许多朋友都挺身而出,。帮助奥吉,并且在毕业典礼上成功的获得到全校最高奖。

一个先天就有不足的小男孩在自己的智慧下成功的交接了如此之多的朋友,并且获得到全校最高级奖,这真是一个奇迹。这让我想起世界级歌曲家,维也纳古典主义三杰---贝多芬。

贝多芬一生的时间非常短,仅仅享年五十七岁。他一生出过许多作品,如《月光奏鸣曲》、《c小调第五交响曲》、《英雄》、《命运》等。可她一生却一直与死神争斗,他1774年患上了中耳炎,从1796年开始他的听觉就开始减弱,在1818年至1827年,贝多芬的耳朵失聪,健康、精神都在恶化,又在1826年患上重感冒导致肺水肿。在1827年去世。他在病魔的威胁下,还在创作。后人感叹道:“当你站在贝多芬的灵柩跟前,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

贝多芬与奥吉虽然在人生的道路上有很大的坎坷,或是先天性不足,或是病魔降临。但他们仍然以智慧和乐观的精神创造出奇迹,我们这样的健康人,一定要比他们更加努力,比他们更出色。

观影有感文章一篇


为了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我们需要好好地写一份策划书了。好的策划书,还要考虑其他应急方案。我们在撰写策划书时需要注意些什么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观影有感文章一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暑假里,有一部特别火的电影叫做《战狼2》,我也去看了这部电影,看完后感觉热血澎湃,燃起了众多感受:

被点燃的第一“燃”——社会道德之燃。电影从一个商人为了钱肆意损害他人的利益,强拆烈士家的房屋,更是口出狂言开始,而充满正能量的冷锋,也就是电影的主人公出场了,回忆着烈士生前为国家的贡献,听到恶人的狂言,怒发冲冠,把恶人打成重伤,虽然冷锋在道德上让人敬佩,但是他违犯了法律,被强制退伍,住进了监狱。

这个片段,让我看到了人与人之间的鲜明对比,也认识了一个充满血性,为保护弱者赔送自己前程的正能量化身冷锋。

被点燃的第二“燃”——爱国之燃。电影讲的是主人公冷锋和另一名退伍军人,凭借着强烈的爱国情怀,拼尽全力甚至做好了死的准备,保护手无寸铁的人们逃离战乱的故事。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一个是胆小怕事、自私自利的奸诈商人,为保命、保商品,随时准备着两种国旗,唯独放弃了自己的真正的国籍—中国。战争真正来临时主人公冷锋凭借着当兵时的技能,带着同胞来到大使馆,放弃国籍的奸诈商人也受到了良心的谴责明白了任何时候都不要背叛自己的国家。

这个片段,当我看到他们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即便粉身碎骨也要保护人们逃离战乱的爱国情怀,真的感动得哭了。

被点燃的第三“燃”——自豪之燃。电影中几个画面让我更是热血澎湃,画面一:冷锋高举中国国旗让交战的两方面军队停火。画面二:撤侨时别的国家的军舰早早地放弃了自己的同胞而离开,我们国家的舰队在最后一刻仍然等着最后一个人。画面三:一本普通的中国护照告诉大家,作为一个中国公民,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要害怕,因为你的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

联想到实际,“热爱祖国”更多的时候以一句口号荡涤在我们的生活里,一部《战狼2》则活生生地燃烧了我们的爱国情怀,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妈妈也说那一刻她特别自豪她是一名中国人。同时,我也对“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学习”这几个词有了更深地认识,我发誓我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为建设一个更加强大、更加富强、更加繁荣、昌盛的祖国而增砖添瓦!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


策划书范文网专题“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推荐内容。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篇1)

哲人说,我们努力的活着,就是为了不让社会改变我们。王小波笔下的猪,正如人一样,它活得潇洒,自在,快活。

我们身处于这世界,来的时候就是一批批,一群群。大多数的我们,同样地在啼哭下诞生在父母疼爱中渡过童年,在同样的课堂中学习,有着同样远大而炽热的理想,心中的自己独一无二。从选拔中脱出,参与社会各行各业,成为城市不停运转的齿轮。虽有些许不同,我们大多平庸。由我们的子孙后代重复,上演着这一过程。我想,也许这就是被称作命运的魔咒吗?在生活中,我们总是生活在很多的规则之下,或是某些人给我们的道路作了安排。

我们都只得牢牢固定在自己的位置上吗,难道我们都是猪圈里的猪、养鸡场里的鸡,奶制品厂的奶牛,没有半点自由?我们拼尽全力,为生活所奔波,在钢铁森林里冲突,撞得头破血流,却换不回一丝改变,使生活变得更容易一点,更乐观一点?不如说我们更像肉猪,整日吃了睡,睡了吃,唯一的任务便是增肥,等待最后被端上餐桌,为人类增加更多脂肪?那我们人类,又在为谁服务?墨守陈规,安于被“设置”的,最终只是一群平常的猪,或交配或长肉或生崽而已,并不被人们所记住,也没有被记住的价值。

大家都以为自己自己特立独行,却不承想,大家都走在相同的道路上。是否有些特例,能在生活的包围圈中脱出,脱离人类自身对生活圈的设置,自在安闲地活?我记得有一部电影,一只备受主人宠爱的猫咪,某一天却离开主人的家,独自外出去流浪。在路上,她遇到几个伙伴:看门的老狗,不愿交配的公鸡,以及马戏团里涂上条纹装作斑马的驴子。作文由于命运的交织,他们开始逃亡。每个动物脱离了他们本该平行的轨迹,凭着聪明智慧,反倒有了不错的结局。人生也是这样,我们并不应该像牲畜,单单做产肉机器、产蛋机器、产奶机器。我们应像那头特立独行的猪一样,活得自由洒脱,率性。

文章最后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我们努力,并不为了维持现状。而应看得更远,在罅隙间冲突,如同那只特立独行的猪.这一头猪,并不单指猪,也许它包含着王小波,以及千千万万向往自由的我们。因为我们,特立独行。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篇2)

5500字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王小波

1、“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

我小的时候,有一段很特别的时期。有一天,我父亲对我姥姥说,一亩地里能打三十万斤粮食,而我的姥姥,一位农村来的老实老太太,跳着小脚叫了起来:“杀了俺俺也不信!”她还算了一本细账,说一亩地上堆三十万斤粮,大概平地有两尺厚的一层。当时我们家里的人都攻击我姥姥觉悟太低,不明事理。我当时只有六岁,但也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我姥姥是错误的。事隔三十年,回头一想,发现我姥姥还是明白事理的。亩产三十万斤粮食会造成特殊的困难:那么多的粮食谁也吃不了,只好堆在那里,以致地面以每十年七至八米的速度上升,这样的速度在地理上实在是骇人听闻;十几年后,平地上就会出现一些山峦,这样水田就会变成旱田,旱田则会变成坡地,更不要说长此以往,华北平原要变成喜马拉雅山了。

2、“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

插队的时候,我喂过猪,也放过牛。假如没有人来管,这两种动物也完全知道该怎样生活。它们会自由自在地闲逛,饥则食渴则饮,春天来临时还要谈谈爱情;这样一来,它们的生活层次很低,完全乏善可陈。人来了以后,给它们的生活做出了安排:每一头牛和每一口猪的生活都有了主题。就它们中的大多数而言,这种生活主题是很悲惨的:前者的主题是干活,后者的主题是长肉。我不认为这有什么可抱怨的,因为我当时的生活也不见得丰富了多少,除了八个样板戏,也没有什么消遣。有极少数的猪和牛,它们的生活另有安排。以猪为例,种猪和母猪除了吃,还有别的事可干。就我所见,它们对这些安排也不大喜欢。种猪的任务是交配,换言之,我们的政策准许它当个花花公子。但是疲惫的种猪往往摆出一种肉猪(肉猪是阉过的)才有的正人君子架势,死活不肯跳到母猪背上去。母猪的任务是生崽儿,但有些母猪却要把猪崽儿吃掉。总的来说,人的安排使猪痛苦不堪。但它们还是接受了:猪总是猪啊。

3、“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

以下谈到的一只猪有些与众不同。我喂猪时,它已经有四五岁了,从名分上说,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待着。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把它当宠儿来对待,它也是我的宠儿——因为它只对知青好,容许他们走到三米之内,要是别的人,它早就跑了。它是公的,原本该劁掉。不过你去试试看,哪怕你把劁猪刀藏在身后,它也能嗅出来,朝你瞪大眼睛,嗷嗷地吼起来。我总是用细米糠熬的粥喂它,等它吃够了以后,才把糠兑到野草里喂别的猪。其他猪看了嫉妒,一起嚷起来。这时候整个猪场一片鬼哭狼嚎,但我和它都不在乎。

吃饱了以后,它就跳上房顶去晒太阳,或者模仿各种声音。它会学汽车响、拖拉机响,学得都很像;有时整天不见踪影,我估计它到附近的村寨里找母猪去了。我们这里也有母猪,都关在圈里,被过度的生育搞得走了形,又脏又臭,它对它们不感兴趣;村寨里的母猪好看一些。它有很多精彩的事迹,但我喂猪的时间短,知道的有限,索性就不写了。总而言之,所有喂过猪的知青都喜欢它,喜欢它特立独行的派头儿,还说它活得潇洒。但老乡们就不这么浪漫,他们说,这猪不正经。领导则痛恨它,这一点以后还要谈到。我对它则不止是喜欢——我尊敬它,常常不顾自己虚长十几岁这一现实,把它叫做“猪兄”。如前所述,这位猪兄会模仿各种声音。我想它也学过人说话,但没有学会——假如学会了,我们就可以做倾心之谈。但这不能怪它。人和猪的音色差得太远了。

4、“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

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这个本领给它招来了麻烦。我们那里有座糖厂,中午要鸣一次汽笛,让工人换班。我们队下地干活时,听见这次汽笛响就收工回来。我的猪兄每天上午十点钟总要跳到房上学汽笛,地里的人听见它叫就回来——这可比糖厂鸣笛早了一个半小时。坦白地说,这不能全怪猪兄,它毕竟不是锅炉,叫起来和汽笛还有些区别,但老乡们却硬说听不出来。领导上因此开了一个会,把它定成了破坏春耕的坏分子,要对它采取专政手段——会议的精神我已经知道了,但我不为它担忧——因为假如专政是指绳索和杀猪刀的话,那是一点门都没有的。以前的领导也不是没试过,一百人也逮不住它。狗也没用:猪兄跑起来像颗鱼雷,能把狗撞出一丈开外。

谁知这回是动了真格的,指导员带了二十几个人,手拿五四式手枪;副指导员带了十几人,手持看青的火枪,分两路在猪场外的空地上兜捕它。这就使我陷入了内心的矛盾:按我和它的交情,我该舞起两把杀猪刀冲出去,和它并肩战斗,但我又觉得这样做太过惊世骇俗——它毕竟是只猪啊;还有一个理由,我不敢对抗领导,我怀疑这才是问题之所在。

总之,我在一边看着。猪兄的镇定使我佩服至极:它很冷静地躲在手枪和火枪的连线之内,任凭人喊狗咬,不离那条线。这样,拿手枪的人开火就会把拿火枪的打死,反之亦然;两头同时开火,两头都会被打死。至于它,因为目标小,多半没事。就这样连兜了几个圈子,它找到了一个空子,一头撞出去了,跑得潇洒至极。以后我在甘蔗地里还见过它一次,它长出了獠牙,还认识我,但已不容我走近了。这种冷淡使我痛心,但我也赞成它对心怀叵测的人保持距离。

我已经四十岁了,除了这只猪,还没见过谁敢于如此无视对生活的设置。相反,我倒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缘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

5、“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我从很年轻时就开始写小说,但一直不知自己为什么要写,写的是些什么。直到大约十年前,我在美国读《孟子》,深刻地体验到孟子的全部学说来自于一种推己及人的态度,这时才猛省到,人在写作时,总免不了要推己及人。有关人的内心生活,所有的人都知道一个例子,就是自己。以自己的品行推论他人,就是以一个个案推论无限总体。在统计上可以证明这是很不可靠的做法,但是先贤就这样做了。自己这样想了,就希望人同此心,这种愿望虽不合理,但却是不可避免。一个个案虽不能得到可靠的推论,但是可以成立为假设。这是因为要做出假设,可以一个个案都没有,虽然多数假设都受到了一个个案的启迪。

6、“热爱智慧、热爱异性、喜欢有趣”

我的三大基本假设都是这样得到的。第一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智慧——因为我自己就热爱智慧,虽然这可能是因为我很低能。所谓智慧,我指的是一种进行理性思维时的快乐。当然,人有贤愚之分,但一个人认为思维是快乐的,那他就可说是热爱智慧的。我现在对这一点甚为怀疑,不是怀疑自己,而是怀疑每个人都热爱智慧。我写《寻找无双》时,心里总是在想这个问题。

第二个假设是凡人都热爱异性,因为我自己就是这样的。我很喜欢女孩子,不管她漂亮不漂亮。我也很喜欢和女孩子交往——这仅仅是因为她是异性。我不认为这是罪恶的念头。但是这一点现在看来甚为可疑。我写《革命时期的爱情》时,这个念头总在我心间徘徊不去。

第三个假设是凡人都喜欢有趣。这是我一生不可动摇的信条,假如这世界上没有有趣的事我情愿不活。有趣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一直伸往未知的领域,无趣是个封闭的空间,其中的一切我们全部耳熟能详。《红拂夜奔》谈的是这一点。现在我承认有很多人是根本不喜欢有趣的。我所能希望的最好情况就是能够证明还有少数人也喜欢有趣。

7、海明威的《老人与海》

老人驾着船去出海,带回来的却是一副大得不可思议的鱼骨。在海明威的《老人与海》中,我读到了一个英雄的故事。

在这本书里,只有一个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故事和纯洁到如同两滴清水的人物。然而,它却那么清楚而有力地揭示出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在我看来,再没有什么故事能比这样的故事更动人,再没有什么搏斗能比这样的搏斗更壮丽了。

我不相信人会有所谓“命运”,但是我相信对于任何人来说,“限度”总是存在的。再聪明再强悍的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也是有限度的。老人桑地亚哥不是无能之辈,然而,尽管他是最好的渔夫,也不能让那些鱼来上他的钩。他遇到他的限度了,就像最好的农民遇上了大旱,最好的猎手久久碰不到猎物一般。每一个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限度,仿佛是命运在向你发出停止前行的命令。

8、“老人没有做这样的选择,甚至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

可是老人没有沮丧,没有倦怠,他继续出海,向限度挑战。他终于钓到了一条鱼。如同那老人是人中的英雄一样,这条鱼也是鱼中的英雄。鱼把他拖到海上去,把他拖到远离陆地的地方,在海上与老人决战。在这场鱼与人的恶战中,鱼也有获胜的机会。鱼在水下坚持了几天几夜,使老人不能休息,穷于应付,它用苦刑来折磨他,把他弄得双手血肉模糊。这时,只要老人割断钓绳,就能使自己摆脱困境,得到解放,但这也就意味着宣告自己是失败者。老人没有做这样的选择,甚至没有产生过放弃战斗的念头。他把那大鱼当做一个可与之交战的敌手,一次又一次地做着限度之外的战斗,他战胜了。

9、“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老人载着他的鱼回家去,鲨鱼在路上抢劫他的猎物。他杀死了一条来袭的鲨鱼,但是折断了他的渔叉。于是他用刀子绑在棍子上做武器。到刀子又折断的时候,似乎这场战斗已经结束了。他失去了继续战斗的武器,他又遇到了他的限度。这时,他又进行了限度之外的战斗:当夜幕降临,更多的鲨鱼包围了他的小船,他用木棍、用桨,甚至用舵和鲨鱼搏斗,直到他要保卫的东西失去了保卫的价值,直到这场搏斗已经变得毫无意义的时候他才住手。

老人回到岸边,只带回了一条白骨,只带回了残破不堪的小船和耗尽了精力的躯体。人们怎样看待这场斗争呢?

10、“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

有人说老人桑地亚哥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尽管他是条硬汉,但还是失败了。

什么叫失败?也许可以说,人去做一件事情,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这就是失败。

但是,那些与命运斗争的人,那些做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却天生地接近这种失败。老人到海上去,不能期望天天有鱼来咬他的钩,于是他常常失败。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这种“胜利者”之所以常胜不败,只是因为他的对手是早已降伏的,或者说,他根本没有投入斗争。

1

1、“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

在人生的道路上,“失败”这个词还有另外的含义,即是指人失去了继续斗争的信心,放下了手中的武器。人类向限度屈服,这才是真正的失败。而没有放下手中武器,还在继续斗争,继续向限度挑战的人并没有失败。如此看来,老人没有失败。老人从未放下武器,只不过是丧失了武器。老人没有失去信心,因此不应当说他是“失败了的英雄”。

那么,什么也没有得到的老人竟是胜利的么?我确是这样看的。我认为,胜利就是战斗到最后的时刻。老人总怀着无比的勇气走向莫测的大海,他的信心是不可战胜的。

他和其他很多人一样,是强悍的人类的一员。我喜欢这样的人,也喜欢这样的人性。

12、“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

正像老人每天走向大海一样,很多人每天也走向与他们的限度斗争的战场,仿佛他们要与命运一比高低似的。他们是人中的强者。

人类本身也有自己的限度,但是当人们一再把手伸到限度之外,这个限度就一天一天地扩大了。人类在与限度的斗争中成长。他们把飞船送上太空,他们也用简陋的渔具在加勒比海捕捉巨大的马林鱼。这些事情是同样伟大的。做这样不可思议的事情的人都是英雄。而那些永远不肯或不能越出自己限度的人是平庸的人。

在人类前进的道路上,强者与弱者的命运是不同的。弱者不羡慕强者的命运,强者也讨厌弱者的命运。强者带有人性中强悍的一面,弱者带有人性中软弱的一面。强者为弱者开辟道路,但是强者往往为弱者所奴役,就像老人是为大腹便便的游客打鱼一样。

《老人与海》讲了一个老渔夫的故事,但是在这个故事里却揭示了人类共同的命运。我佩服老人的勇气,佩服他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也佩服海明威。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篇3)

关于什么人算是知识分子,我也不太清楚,作者好像也不太确定。可以肯定的是,作者认为自己是知识分子。在反思传统文化的同时,作者肯定到:作为中国的知识分子,随时保持内省的状态是我们的传统,不能丢掉。

透过作者的文字,我们发现:我们国家喜欢用受教育程度来界定知识分子,而外国定义的知识分子则更加严苛、近似于学界泰斗。“中国知识分子关注社会的伦理道德,经常赤膊上阵,论说是非;外国的知识分子则是以科学为基点,关注人类未来。”“人文知识分子更了解历史,科技知识分子更关注未来。”

由此可见,对研究某种学问这件事感兴趣和对这门学问本身感兴趣可以完全是两回事。

也不知为什么,时髦话语使他异常害臊,拼了命也讲不出口,讲出的总是些带X的话(突然就理解了为什么有些人从来不说脏话)。读后感·家庭也好,海船也罢,对个人来说,是太小的囚笼,对人类来说,是太小的噩梦。更大的噩梦是社会,更准确地说,是人文生存环境。假如一个社会长时间不进步,生活不发展,也没有什么新思想出现,对知识分子来说,就是一种噩梦。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篇4)

磕磕绊绊的读完了,首先,因为自己读书少,所以很多地方不是很懂,一直在借助大家的注释。

然后,自认为大师不是我能评价得了的,所以说些自己的感受,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谈张爱玲作品那部分,当时读张爱玲的时候就觉得很难受,一开始觉得自己不合群,为什么大家都说好看,你非要觉得不好看,后来读了小波叔的文章才懂,我原来也是不喜欢烦心事的,生活有时候已经很痛苦了(波叔的经历),所以,还是想办法让自己开心一点,还是那句我一直信奉的话:热爱这个丑恶世界的人才是真善美,我感觉波叔应该是属于这类人的吧。

第二个印象深刻的点是作者对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别人这个部分(我的理解),小波叔说:相反,我倒是见过很多想要设置别人生活的人,还有对被设置的时候生活安之若素的人,因为这个原故,我一直怀念这只特立独行的猪。想起《爱的五种能力》里面赵永久说:己所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概这是一种超过了为人处世的智慧,需要谨记。在最后一部分,我理解的也有这部分意思,如果没有亲身体会就无法感同身受,所以不轻易评价别人,只需要竖起耳朵听着,这就是对人对事最大的尊重,这个点也适用于从众心理,人要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也是我读这本书感受到的。

最后,小波叔真的是一个给人感觉透彻、清新脱俗的人,他豁达乐观有趣、他有点桀骜不驯,但有时候又懂得掌握分寸,他只管做好他自己就行!

这本书还需要再细细品读,打算先去看看其他作品,再来读一遍,人总要选一个边站着,如果让我选的话,我倒是希望自己能成为王小波一样的人。

关于读《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有感(篇5)

在读了《一只特立独行的猪》这篇文章后,我感触良多,于是决定写下一篇读后感来抒发一下内心的一些感受。

在我们的生活中,猪这种动物早就见怪不怪了,给我们的印象就是一天到晚只知道吃了睡,睡了吃,它不在乎外面的世界是否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也不用担忧着怎么为自己的一日三餐去奔波,简直就是一个没心没肺的典型代表。只管把自己养得白白胖胖,殊不知自己越白胖主人就越开心,因为越能卖个好价钱。只有看到屠夫拿着把猪刀伸向自己的时候才惨叫几声,这时也只好任人宰割。

但是王小波却让我们看到了一只与众不同的猪。作者通过“它是肉猪,但长得又黑又瘦,两眼炯炯有光。这家伙像山羊一样敏捷,一米高的猪栏一跳就过;它还能跳上猪圈的房顶,这一点又像是猫——所以它总是到处游逛,根本就不在圈里呆着”,“后来,猪兄学会了汽笛叫”充分的展示了这只猪的特立独行。

猪的世界影射着人的世界,有什么样的人的世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猪的世界:“对生活做种种设置是人特有的品性。不光是设置动物,也设置自己。”所以,王小波用那头猪影射自己,在嘲讽中来表达自己的人生追求:无视生活的设置,我要做一个特立独行的人!

上学的时候,学校有种种的设置;工作了,如何工作也有种种的设置,人们都必须按照这些设置去做;这些种种设置的目的都是为了让人们能够更幸福些、更美好些、更轻松些、更顺利些……人们应该反对这些种种设置吗?不应该,一反对,就是大逆不道,被周围的人批评不知好歹。一切的设置都是为了人好,但是,用发展的目光看问题,一切设置的好处都是它的害处,设置有多少好处也就有多少害处。

人处于不能自我把握的生活中而不自知,该文表达的正是人们的这种迷失。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