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范文网

导航栏

×

《蝉》读书笔记初中

发布时间:2023-05-01

《蝉》读书笔记初中系列3篇。

本文为策划书范文网推荐专题“读书笔记初中”相关内容。

古语言: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我们可以经常去读一些经典的书籍作品来丰富自己,网络上有很多关于作品的阅读分析,想信您在阅读后也有所得,这时候,我们不妨坐下来好好写一篇读书笔记,那么,值得被我们借鉴的读书笔记有哪些?根据你的需要,小编精心整理了《蝉》读书笔记初中,请收藏好,以便下次再读!

《蝉》读书笔记初中 篇1

这个寒假,我读了一本书,名为《绿山墙的安妮》。里面的故事扣人心弦,情节一环连一环,不愧是享誉世界的著名小说。

这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绿山墙农舍的卡思伯特兄妹决定领养一个男孩帮助家里干活,但却阴差阳错地把这个长着满脸雀斑,披着一头红发的安妮领回了家。安妮用自己的天真烂漫与善良感化了玛丽拉,并赢得了周围所有人的喜爱。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安妮如愿与黛安娜做了知心朋友,还认识了一大群同学,也从中闹了许多笑话。后来,安妮考上了女王学校,正当她的人生走向辉煌时,不幸发生了:家里唯一的主力马修死了;存着她们一家所有费用的艾比银行倒闭了;玛丽拉视力模糊,头痛交加……但安妮并没有被这突如其来的灾难给打倒,她放弃自己的前程,留在这座小岛上当了一名教师,并一直照顾着自己唯一的“亲人”——玛丽拉。

我从安妮读出许多值得我学习的地方:一是安妮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在生活中每个人会有哀伤,都很容易泄气。但安妮与众不同。她年幼时生活在一个贫穷的地方,可她并没有因生活的艰难而叫苦连天,而是用乐观的心态面对未来,还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位富家小姐。安妮真是很有想象力,我相信她的生活一定充满乐趣。

二是安妮的梦想。有句话说得好:“一个人要有梦想,那才活得不平凡。”安妮有许多梦想,而这些梦想也丰富了她的生活,还是帮助她赢得人心的一名大功臣呢!可我的梦想呢?它们都隐隐约约、飘忽不定。

在安妮身上,我还获得了一个道理。每次遇到坏事,安妮总能把它想象成是一件喜事。这个道理就是:‘’一件事情,两种说法。‘’简陋的露天影院能丰富民众的文化生活;苦瓜成熟了是甜的。有时正视死亡反而获得生机……在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事情,但这些事情在不同人的眼里也是不同的。如果遇到了什么困难,不要只往坏处想,不妨像安妮那样,往悲痛的思想中灌点喜悦,也许事情会另有生机。

让我们像安妮那样,用微笑迎接生活的挑战,越过一个又一个障碍,冲破一个又一个难关,朝美好的明天奋斗吧!

不过,我在读《绿山墙的安妮》这本书的时侯,也从书中获得过道理。这本书的开头人物,也就是第一章时出现的“领头人”,她是雷切尔。林德太太。因为林德太太在全书的第一段出现,对她的描写又比较多,所以我误以为林德太太是故事的女二号了。对待一件事情时,我们不能被表面的这层轻纱所迷惑,要深入问题,就像评审时法官不能过度相信当事人的片面之词一样。

《绿山墙的安妮》真的是一本很有个性的书,如果你看了,就一定会与书中的这位红发安妮结下缘分,希望大家都来看一看,并从中得到启发。

《蝉》读书笔记初中 篇2

在昆虫的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战争,比如红蚂蚁攻击黑蚂蚁那样,弱肉强食,把自己的卵放在别人的食物上。

红蚂蚁天生就不认路,只是把自己原来走的路再走回去,用记忆来走路,而蚂蚁家族里有靠自己生活的黑蚂蚁,也有靠别人生活的红蚂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红蚂蚁生下来就不喜欢劳动,把别人的孩子当作自己的仆人,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别人那里养,这真是太可怕了。红蚂蚁为什么那样呢?这还是个迷。有些人说是因为红蚂蚁认为靠自己的力量来养子太烦了,所以不养。

蝉这一种动物可是夏天的歌唱家,而它刚刚出生时,即不是一个劲地在唱歌,而是用自己的生存本能在土堆里弄出来个洞,把自己埋在洞里,为的是有足够的养分来维护在夏天里的生活。从洞里出来后,它不吃不喝,并不停地在那里唱歌。这个唱歌的代价就是要埋在土里面四年,才能有那个夏天的不停鸣叫。

在昆虫世界里有对一生就为爱的短命恋人。孔雀蛾是一种为了爱而愿意舍落自己的一生,孔雀蛾的一生只有几天的工夫,雄孔雀蛾却用这特别宝贵的四十几个小时用来寻找一生中的最爱,傍晚反复出来找异性的孔誉蛾,就是为了能让异性和自己交流,成为一对恋人。这样,雄性就十分高兴,这也就是它活几天的意义,但现在我还有一个问题孔雀蛾为什么用自己少的可怜的时间却用来做自己的恋爱这真是一个谜。

昆虫世界里,有许许多多的战乱和纷争,有些昆虫只想获取别人的劳动成果,还有些昆虫竟然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时温饱,而把别人的孩子吃掉。这让我感觉到自然界的残酷和变化莫测。自然界中还有许多谜,等待我们来解答。我一定要多学习,努力探索自然界的奥秘。

《昆虫记》是值得一生阅读下载的好书, 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阅读下载一下《昆虫记》,读出滋味,读出感想,一定可以知道得更多。

《蝉》读书笔记初中 篇3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十分着迷。看了《昆虫记》后,我才知道,原来小小的昆虫世界有这么多的奥秘。928d.cOm

第一次读《昆虫记》的时候,不知怎样的就被它就吸引住了。这是一部描述了昆虫们的生育,劳作,狩猎与死亡的科普书。

《昆虫记》是一本很搞笑的书,里面也有两个很搞笑的故事:在自然界中,螳螂是一种十分凶的昆虫。然而,在它刚刚拥有了生命的初期时,也会牺牲在个头儿最小的蚂蚁的魔爪下。“‘蜘蛛织网’,即使用了圆规,尺子之类的工具,也没有一个设计家能画出一个比这个更规范的网来”。这些丰富的故事情节使我浮想联翩。几乎所有的细节,都让我仿佛置身于现场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把我带进昆虫的世界……还有,作者的精神让我很受他启发:我们就应有追求真理的勇气与毅力,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就应有始有终的把它做好,坚信自己的潜质,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

我认为,《昆虫记》是值得我们一生阅读的好书,我想,无论是谁,只要认真地去阅读一下《昆虫记》,就会读出味道,读出感想,必须会能够知道的更多。

《昆虫记》,的的确确是一本很不错的科普书,推荐大家阅读就会深深地所被它吸引。

扩展阅读

[荐]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系列6篇)


以下主题为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为编辑特意向您推荐的,读过作品后,我心中感慨万千。读了一篇文章之后,把具体的感受写下来,你有接触过优质的作品读后感模板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本文!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1】

《朱自清散文选》读后感我已经不是第一次拜读朱先生的作品了,但每一次读总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虚虚实实,朦朦胧胧中我不断探寻着自己的心路历程,却无法触及作者的真实心迹。

品读着《荷塘月色》中“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这些优美的句子。读着读着我也似乎也走进了这清华大学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齐欣赏这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从中我感悟到了作者内心的彷徨与迷惘,而我的情绪也随着波动起来。

还有《背影》这篇文章,给了我无尽的感动。小时候躺在地板上仰着头看它,觉得那篇幅里笼长,语言直白无韵,便丢在一边;初一时在课本上遇到它,竟也能品味得父子亲情一二,却也只是拼命记录老师所讲,怎样可能真正感受到作者的全部真情?此刻再回过头来看,感觉其文笔朴实无华,颇得读者之心,篇幅短小精悍,却在流露真情的同时,抨击大革命落败后使其家庭变故的黑暗社会,令人感动,令人愤怒!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天之计在于晨”,读了《匆匆》这篇文章后,这句话被我牢牢记在心中。《匆匆》主要讲的是: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侯,杨柳枯了,有再生的时候,但是,时间去了,为什么不复返呢?是啊!时间一但去了,就无法复返。无论你在干哪件事情,时间都会慢慢地流过。想想自己,平时在学校里嬉戏的时候,在和同学玩闹的时候,时间不知不觉地就过去,最后我明白了,要做时间的小主人,利用好每一分钟,那么生活就会变得更有好处。

散文选中还有许多感人的文章,如《春》、《威尼斯》……从一件件小事中,能够悟出一个个大道理,这些都是靠平时积累的呀!

清茶是淡香的,咖啡是苦涩的,美酒是辛辣的,它们虽然味道不同,但都能给人们带来完美的享受,让人回味无穷。《朱自清散文选》中的文章,有的似清茶,有的像咖啡,有的是一杯淳淳的美酒。我品味着它们给我带来的完美感受,那滋味在心底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2】

《背影》主要讲了朱自清从北京回到徐州参加完祖母的丧事后,要回北京了。他的父亲不放心二十岁的朱自清独自一人回北京,但还是将朱自清送上火车,拖着肥胖的身子,又为朱自清买了橘子的。

当我读到父亲千叮咛万嘱咐茶房一定要照顾好朱自清时,那急切的话语,紧张的动作,无疑不让人产生并感受到一股浓浓的爱,一股,清浙而又暖和的爱,此时,朱自清已有二十岁了,来往北京也已有两三回了,可父亲却还是要这儿子送行,这是因为在父亲眼中,儿子再怎么大,始终都是个小孩子啊!

所谓“背影”,是父亲那肥胖的身体,抱着橘子用尽全身力气翻过月台,穿过街道,将橘子小心翼翼地放入儿子大衣中,气喘吁吁却扑扑衣服上的灰尘装作轻松的样子。这小小的橘子感动了让原来很烦他父亲的朱自清流下了眼泪。我也不知不觉地“生”出泪花。

我合上书,心里感慨万分,世上怎会有如此感人的事?我感动极了,泪水滴了下来。我顿时懂了,这就是力量心灵之力量,爱之力量。天下父母,没有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他们所给予孩子的爱,无限之大,无限之广,这所有的爱是不能与任何东西画上等号的。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3】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罢: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眼眶中不觉有些湿润,感慨良多。

时间它去哪儿了?真的是他自己逃走的吗?亦或有人偷走了他们。

我想,这些都不过是表面上的言辞罢了。是我们自己让他从指缝中如沙子般消散;是我们自己将寸光阴卖给了无情的过去。

春光明媚,暖阳高照。选一本书在微风中赏读,伴随着清新芬芳的茶香。在这软细绵柔的光阴中剖析人间的真善美,解读美好的事情,倒也觉得万分充实了。

此刻,时间虽从书本中散过,却留下了一地的财富。

皎阳挂空,微风醉人。你却用着红黑凌人的纸牌消磨着大好时光!你却用自以为激情万丈的电子产品来祸害属于自己的寸寸光阴!

时间正从你的头发中疯狂的流逝。你却浑然不觉。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我的心情已澎湃不已,面色囧红,轻咬手指来掩饰着自己的内疚不安。因为我知道,我曾是这样。如今好似在批判像我这样的人哪。

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4】

人生的正义是在哪儿呢?

朱自清说,正义在我们心中。

《正义》这篇文章谈的是朱自清对正义的一个认识与看法,他认为,正义应该在我们心中永存,应该在不知不觉之中,从我们的一言一行之中就可以体现出来,而不是那种只把“正义”二字挂在嘴边,却从来没有付诸过行动。正义是无形的,但他可以给人以力量,给人以希望,让人可以去和恶势力进行斗争,而且,正义往往是胜利者,他是磨不灭,催不夸的。

在现代社会,正义经常被扭曲,比如,一个学生本考不上一所学校,但那位学生的父亲给学校送礼,学校边开后门,让他进校。这种事情在日常生活中根本已经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就是我们也会经常遇到或听说,有的家长甚至攀比谁给老师的好处更多。现在请人帮个忙,都要送礼,请吃饭,久而久之,正义也被人们忽略在某个小小的角落了。

事实上,每一个人都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就连小偷,也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违法,所以躲躲藏藏,但他们还是克制不了自己,或者说对于别人情面上过不去。所以犯人知法犯法,人们也控制不了自己,失去正义感,甚至老师们,负责教育孩子们的老师们,也总是收礼,可想而之,从小就被这样的氛围包围着,在心理上形成的阴影会有多大,而当他们长大后,也会自然而然地这么做了。

希望我们可以保留心底的那一份纯真与正义,做正确的选择,问心无愧,也给这个社会做出一点点贡献,献上一颗正义的心,一份微薄之力。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5】

读完朱自清的各种散文后,我认为他写的散文虽然表面上只是记叙一些大大小小,形形色色旧时代的故事。可是,细细品味下,又可以发现隐藏在文中作者的情感,再结合时代背景,便可品味作者的意图。

个人认为朱自清的《春》描写得那么美好,那么恬美,那么快乐。他将春中的“东风”,“小草”,“树木”,“花朵”,“春雨”,“风筝”等等这些春天的景物,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写出春天的蓬勃生机,活泼开朗,奋发向上,体现初春的美好。

文章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地写出了初春时的景色,利用第一人称的角度,感受到了初春时的快乐气氛,又“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利用对春暖花开中花争相生长的景色,将春的那种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对风的描写虽少但十分形象生动,例:“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理酝酿。”将春风中的特点一一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连春雨,作者都将其写出一种意境美,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这一层薄烟。”“薄烟”就可以看出作者不仅抓住春雨细小的特点,还写出了美感。

写完了对春景的描写,作者又对人们在春天的活动进行描写,“放风筝”。

“赶趟儿”这些事件更加突出春天的希望。

最后,作者以“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不仅将春天的奋发向上体现出来,更显示了作者呼吁人们在新春之际,要各做各的一份事,不要止步不前。

朱自清读书笔记大全【篇6】

今天,在绵绵春雨中,我读了现代文学家朱自清的散文名篇《春》。朱自清的散文被誉为“白话美文的模范”,清新的文字、淡雅的风格,让我深深陶醉。阅读他的散文,不仅仅是眼看口读,更要用心去品味。

《春》里的春天是四季之首,繁花烂漫。山醒了,水醒了,小草醒了,花儿醒了,还有和风、细雨和城里乡下的老老少少,组成一幅美妙的春景。斑斓的色彩,芬芳的气息,宛转的曲子、笛声,强烈刺激着我的感官。静的是物,动的是人;静的球开始滚动,动的风筝在飘荡;春天里的一切都仿佛有了生命。晴天也好,雨天也罢,风雨阴晴总相宜。比喻、拟人、排比和引用等修辞手法,驾轻就熟,信手拈来,不着痕迹,朱自清为我们勾勒出一季如画的春天。文中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草偷偷的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里运用拟人的手法,把小草的生长神态描写得栩栩如生,也向我们暗示,嫩绿的春天已在不知不觉中来到我们的身边。

《春》里春天象征着生机勃勃,寓意着美好的开端。只有春天的萌动,才有夏天的繁华,才有秋天的收获。“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被人们赋予了太多的期望。春天不再单纯是一个季节,而是变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像刚落地的娃娃,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像健壮的青年,”还要“安静和平”,人、动物和自然和谐相处,朱自清的春天,就是一种幸福生活的象征。

朱自清不仅是一个散文家、学者,更是一个有骨气的爱国人士。他生活在旧中国,生活在战争和饥饿中。今天我们品读这些清秀精到、雅俗共赏的文章时,难道你仅仅认为很“优美”吗?而我却觉得还有一点“忧美”,隐隐的“忧郁忧患之美”。这么绝妙的天地人和谐的春天,对于生活那个时代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一种奢望、一种梦想,只能“盼望着,盼望着”。

现在的人们养尊处优,已习惯了慵懒,对于美好的东西,经常是熟视无睹,而且常常是身在福中不知福。我们青少年是祖国的春天和未来,我们只有好好学习、茁壮成长,才有祖国的的繁华和收获。我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不能愧对“祖国春天”的称号,要让花开更红更香,要让草长更绿更广,为真正实现朱自清梦中的春天,添上浓重的一笔。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1000字系列


策划书范文网编辑特意收集并为您呈上“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相关内容。在上学的时候,老师会经常要求我们会写读后感,阅读完作者写的作品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大家写好读后感时,一定要挑选自己感受最深的方面去写。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1

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处”的你自己。

岸见一郎的两本勇气,给我的认知,打开了非常多的窗户,从第一本的共同体感和课题分离,到第二本的自立和主动爱,有了更广阔的视角。

第一本勇气提到“所有的烦恼都源自于人际关系”,第二本勇气进一步阐述“所有的幸福也都源自于人际关系”。这一遍再读《幸福的勇气》,同样的对话,有了新的思考——所有关系的出发点都是我和自己的关系。在和自己的关系中,我不禁反问:我接纳我自己吗?我认可我自己吗?我尊重我自己吗?我和我的内在小孩进行课题分离了吗?

哲人说:决定我们生活方式的并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决定自己人生的是活在“此时此处”的你自己。

既然说道我和自己的关系,那我的内在小孩活在什么时间段里?她活在我的四岁、我的五岁、或许我的六岁,于是在面对问题时,有了四岁的我做的一个决定,或五岁的我获得的一个逻辑。当我无法与自己的内在小孩课题分离的时候,每一个时间维度上的内在小孩都在真真切切地影响着我现在的生活。而内观、看见、疗愈和接纳自己的过程,无疑是帮助内在小孩自立的自育过程,因为我想要决定现在生活方式的不再是那个充满恐惧的四五岁的小孩,而是如今充满坚定信念和力量的成年的我。

比如,人际关系中的朋友关系。小学时代的经历形成的逻辑,一直持续影响着我的交友模式。而近些年来,经历了内在的成长,建立了更为健康的交友逻辑后,不但令那个恐惧的小孩子在朋友关系中获得了自立的力量,有了清晰的界限,也不再受到”八九岁的我“的控制;更收获了“自作自授“小伙伴铁三角一般的友谊。我与那个时代的内在小孩友好地进行了课题分离,看见并接纳了那个自己,并以“此时此地”的自己做出了决定同时付诸了行动。

比如,人际关系中的亲子关系。大部分人觉得自己生二胎的时候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妈妈,是有经验的过来人了。曾经我也持有相同的观点,但是二读《幸福的勇气》,关注我和自己的关系后,我从新的视角打破了这个逻辑。即便有了二胎三胎,同样的五岁,老二老三又怎么可能是老大的复制粘贴,每个孩子都如此的不同,每一段亲子关系也决不可能被复制,所以多子女家庭的每一段亲子关系对于父母和每一个孩子都仍是第一次。当我们遇到不同的育儿经历时,我们也获得了更多更新的挑战机会,同时也会遭遇到更多的问题,遇见自己更多的内在小孩并觉察到她们新的恐惧和逻辑。面对这些未知的内在小孩,依然是倾听她们,尊重她们,了解她们,接纳她们,唯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遇到挑战时,才能有勇气和力量与她们进行课题分离。

说道与内在小孩的课题分离,当然不是简单粗暴的一刀两断,因为一切的烦恼和幸福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和幸福,我们无法脱离人际关系,所以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关系中共赢才是我想要的。在亲密关系中,我想要和丈夫共赢,获得家庭的共同体感,创造两人的“我们”的幸福;在亲子关系中,我想要和孩子共赢,获得亲子的共同体感,收获“目送”的幸福;在工作关系中,我想要和工作伙伴共赢,获得工作的共同体感,维系健康的工作关系。为所有的关系都向着没有遗憾的“最佳分别”而努力。

最后,在与自己的关系的觉察中,我时常发现不少人很喜欢做一种气馁式的反省。在自育的过程中,固然要反省自己的不足,但是反省不是为了自我否定,更不是强迫自己去改变,这与我们所说的课题干涉又有什么不同,只不过把别人改成了自己的内在小孩。在我看来反省是为了帮助我们看见内在不足的她,通过她觉察到内在的恐惧,接纳这个不足的她的存在,甚至接纳“此时此地”的自己仍无法改变她的真实现状,更好地实事求是地看待我们自己,唯有区别对待每一个时间维度里的内在小孩,才是对她们最大的尊重和接纳。尊重是一切关系的基础,包括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而鼓励是帮助内在小孩自立的唯一入口。与其在十次挑战中,不断探究那9次失败的原因,不如去总结那1次是如何成功的,那一次成功的方法可以更好的鼓励我们获得解决问题的力量,指引我们真正走向最终你想要的完成自立目标。

在与自己的关系中,好好的练习爱自己,用爱自己的勇气,使自己变得幸福。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2

这本书是《被讨厌的勇气》的续集,上本书强调的是人生课题的分离及自我接纳,信赖他人和贡献感的重要性,本书更多地说了教育中的赏罚,人生的自立和爱。爱的课题,交友课题和工作课题是人生三大课题。爱的勇气就是幸福的勇气。

课代表:老师,我们在宿舍谈论老师,说到你的时候,觉着你适合做朋友。

我: 我不是来跟你们做朋友的。

听完她的话我的第一感觉是,这是认为我不适合做老师吗?我当然不再怀疑自己做老师的能力,虽然还不是一个优秀的老师。

我也曾遇到同样与书中的青年同样的烦恼学生不怕我,课堂纪律松散。后来网友的一句留言让我从另一个角度考虑问题。网友说:你是皇上吗?

我当然不是。我原来陷在学生不怕我,就不会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会有好成绩的逻辑里。我一错在想靠学生的恐惧来提升学习的动力,二错在把自己太当回事儿了。不听我的话,他自己想学好且方法得当,加上行动,也是能学好的。

用阿德拉心理学的话说,我是没尊重学生,没把学生放在与我平等的位置上。阿德勒说,不加任何附加条件的去认可真实的那个人,这就是最好的尊重。

尊重就是要努力地使对方能成长和发展自己。

在教育不是工作而是交友这一章节里,说了一个阿德勒诊治重度精神病患者的故事。阿德勒把她当成朋友,注意不是像朋友一样,就是朋友,任她拍打自己。一直不开口说话的女生,在心理咨询了30天之后,开始说话。

所以阿德勒心理学也不赞成赏罚教育。因为那是以操控为目的基于纵向关系的教育,而不是以学生的自立为目的基于平等的横向关系的教育。

自立就是脱离自我中心性。因为爱是两个人的课题,我们通过爱将人生的主语从我到我们,从两个人的我们到整个共同体的我们。自立既不是经济方面的问题也不是就业方面的问题,而是对待人生的态度,生活方式的问题今后你也一定会下定决心去爱某个人,那个时候就能告别孩童时代的生活方式,实现真正的自立。因为,我们通过爱他人能渐渐成熟起来。

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关于爱的课题的主旨句就是:主动去爱,自立起来,选择人生。

总而言之,阿德勒心理学是具有建设性和科学性并基于对人的尊重的一种理解人性的心理学。在具体的心理咨询时,进行咨询的人往往谴责可恶的他人或倾诉可怜的自己,但因为这个世界根本不存在过去,所以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以后怎么做。人际关系是一切不幸和幸福的起源,尊重是一切人际关系的入口,也是教育的入口,尊重就是信赖,基于信赖的关系就是交友关系,真正的信赖是彻彻底底的能动行为,避免一味地说教。爱是认识课题的最终关口,理解阿德勒思想的重要阶梯。爱是决心,决断和约定。不存在命中注定的人,只有你下定决心去爱的人。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3

作为教师有这种体会,不批评的时候,教室里没有任何规矩,简直就是动物园!大声斥责之后,教室一篇安静,或者有学生忘记写作业的时候,批评之后倒也流漏出反省的表情。但归根结底只是当场有些作用,过不了多久,他们又开始捣乱,又开始不做作业。很多老师会后悔一开始没有严格批评管理,把规矩弄坏了。羡慕那些一开始就用训斥或者严的厉语言教导学生的老师,希望在学生面前彻底扮黑脸,彻底履行教师的职责,很多人还把这样的教师称为“严师”,中国自古就有“严师出高徒”的说法。

但是为什么这些老师“总是”发火呢?表面原因是学生总违反纪律、不停教导啊。但深入思考一下,如果“批评”这种手段在教育上有效的话,那么最多是开始的时候批评几次,之后问题行为应该不会再发生才对。为什么会“总是”发火呢?为什么需要“总是”黑着脸,“总是”大声训斥呢?

当然可以用“那些孩子可没有那么听话”来敷衍解释,事实的真相是这最好的证明了“批评””这一手段在教育上没有任何效果。相反学生们的问题行为甚至包含了“被你批评”,被斥责正是他们希望的事情(见《问题行为的5个阶段》),通过被斥责,他们能够证明自己是特别的存在。读后感·包括批评在内的暴力是不成熟的交流手段,甚至可以说使用这种不成熟交流手段的人也是不成熟的。

很多家长和老师会辩解:我并不是在对他们发怒,而是在批评他们。但是,企图通过形式暴力性的“力量”来控制对方这一事实根本不可能改变。自以为“我正在做好事”,这本身就可以说是性质恶劣。

很多人还会辩解,我在批评孩子时,没有丝毫感情用事,不是勃然大怒,而是谨慎冷静地进行批评。不是感情冲动爆发。但这就像并未装子弹的空膛抢,在学生们看来,自己被枪口对着的这一事实是一样的。无论里面装的是不是子弹,你都是一手拿着枪在进行交流。

包含斥责在内的“暴力”是一种暴露了人不成熟的交流方式。关于这一点,孩子们十分清楚。遭到斥责的时候,除了对暴力行为的恐惧,他们还会在无意识中洞察到“这个人很不成熟”。这是一个比大人们想象得更加严重的问题。你能够“尊重”一个不成熟的人吗?伴随着发怒或者暴力的交流中根本不存在尊重,而且还会招致蔑视。

阿德勒说“要放弃法官的立场”,面对“眼前的孩子”,出现了问题行为的孩子,教育者就是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就是“再教育”,心理咨询师端着枪也太奇怪了。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4

《被讨厌的勇气》中提到每个人的人生都面临三大课题:工作、交友和爱,而这个课题是需要每个人独立面对的,也就是提到的课题分离,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处理好自己的人生课题,而不能假于任何其他人之手。

因此,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被教育者”自立“,而非”干涉“。这就涉及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的关系定位应该是相互尊重,即之前提到的人际之间的“横向关系”,而非上下级似的“纵向关系“。同时引发了教育的方式,不批评不表扬,而是鼓励,形成民主的氛围,避免孩子进入到一个习惯性去竞争的环境,而是关注自我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将孩子们置于竞争原理之下,迫使其与他人进行竞争的时候,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呢?所谓竞争对手也就是“敌人”。不久,孩子们就会形成“他人都是敌人”或者“人人都在找机会陷害我,绝不可大意”之类的生活方式(世界观)。而这种情形是无法让人得到真正的幸福的。

其实这些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很有难度的。在现实社会中,在竞争的大环境下,极少人会不焦虑,担心孩子跟不上其他同学的进步,担心孩子没有一些才艺技能以后没有办法谋生。但是孩子问题行为发生的新闻也不断提醒家长,一定要理性,要克制住自己想要干涉、管理、批评斥责的心情。

孩子问题行为的产生,阿德勒提到行为背后的心理可以分为五个阶段,人的问题行为全都处于这五个阶段之中。所以,应该在问题行为尚未进一步恶化之时,尽早地采取措施。这五个阶段分别是:第一个阶段是“称赞的要求”,他们的目的始终只是“获得表扬”,进一步说就是“在共同体中取得特权地位”,对应的措施就是通过表示“尊重”的方式让他们明白即使不“特别”也有价值,不是在他们做了“好事”的时候去关注,而是去关注他们日常生活中细微的言行。而且还要关注其“兴趣”,并产生共鸣。第二个阶段是“引起关注”,当他做好事没有被表扬或者没有获得特权地位的时候,他就会想通过一些行为表现得与众不同,因此,处于这个阶段他们的问题行为并不是“做坏事“,而是单纯得想要与众不同,引起关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做得也是只通过“尊重”的方式告诉他们,其本身就很有价值,并不需要非常特别。第三个阶段是“权力争斗”,不服从任何人,反复挑衅,发起挑战,企图通过挑战胜利来炫耀自己的“力量”,并以此获得特权地位。第三个阶段之后会比较难以应对。这个阶段,教育者第一步要做的就是让自己退出他所营造的“权力争斗”中,不斥责不发怒,否则就会进入陷阱。第四个阶段是“复仇”阶段。

当前三个阶段的需求都没有被满足时,当爱的欲望无法实现的时候,人就会转而寻求“憎恶”,在憎恶的感情中寻求关注。进入复仇阶段的孩子们并不选择正面作战。他们的目标不是“坏事”,而是反复做“对方讨厌的事”。自残行为或者自闭症在阿德勒心理学看来也是“复仇”的一环,他们是通过伤害自己或者贬损自己的价值来控诉“我变成这样都是你的错”,这个阶段只能转向专业人士求助,而不能直面这种行为,因为任何插手的行为都会引发“复仇”。最后一个阶段是“证明无能“。为了被人当成“特别的存在”来对待,之前可谓想方设法、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成功。父母、老师、同学,大家对自己甚至连憎恶的感情都没有。此时,他就会对人生绝望,打心底里厌恶自己,认为自己一无是处。并且,为了避免再次体会这种绝望就去逃避一切课题。向周围人表明,“因为我如此无能,所以不要给我任何课题,我根本没有解决这些问题的能力。”这种情况也只能求助专家,但是治愈的可能性也比较小。据书中介绍,大部分问题行为集中在三个阶段之前,因此,教育者能做的事情还是比较多,责任也比较大。

因此,对于家长和其他教育者来说,学会尊重,学会“用他人的眼睛去看,用他人的耳朵去听,用他人的心去感受”。在跟孩子商量的时候,是真的再协商,听取孩子的意见,而不是变相地给她挖坑,最终达到自己的目的,长此以往,肯定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在孩子发生会激怒你的行为时,不要先入为主的认为她是在故意为之,而是应该去了解真相,不让被情绪蒙蔽,保持理性,不感情用事,不大声吼叫。这个也是家长经常控制不住之处。教育者需要做的是告诉他自己的人生、日常的行为一切都得由自己决定。作文并且,假如有做出决定时需要的材料——比如知识或经验——那就要提供给他们。这也就是我们在育儿中经常看到的“脚手架“的作用,父母和其他教育者永远都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真正的主角是孩子自己。尊重孩子们自己的决断,并帮助其做出决断。并且,告诉孩子自己随时可以为其提供帮助,并在不太近但又可以随时提供帮助的距离上守护他们。之前看到一个很好的比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应该是从”领航“到”护航“到”并航“,父母需要敏锐观察到孩子的实际需求,帮助他们,而非干涉他们。

批评的坏处很容易理解,但是表扬为什么不行呢?因为对于得到表扬才会觉得幸福的人,会对表扬产生“依赖”心理,只能在表扬中获得认同感。要获得真正的幸福,需要的是自我认同,“我”的价值由自己来决定,这就是前面提到的“自立“。而大人对于孩子的赏罚是企图将孩子置于自己的支配之下,依靠这种方式的大人内心害怕孩子“自立”,这样的大人本身也是缺乏真正的自我认同,需要通过对于孩子的支配获得认同感。所以说,自立不仅仅是孩子的课题,也是很多大人的课题。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5

说实话,这本书没有《被讨厌的勇气》启发大,但也是本很好的书,尤其是对于我这种为人父母者,可以从一个哲学的角度思考“教育”。

其中“你的现在决定了过去”这个点还是挺引人思考的,现在很多信息都在强调“原生家庭”带给人的影响,但本书的观点是“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行,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人往往是因为现在的不如意,便给过去的自己着上“不幸”的颜色,好为现在的自己推脱。所以要做的不是关注过去,而要考虑“以后怎么做”。这个观点听起来好无情,但仔细想一下不无道理,无论以往影响如何,无法改变的过去都不如想想“以后怎么做”。

总结来说,这是一本为人父母和教育工作者看的不错的书,也适合用于自我修正,除此之外,确也是有点高估人性了。

[太阳]

-教育的目的简而言之就是“自立”

-你并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着,别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着

-与其说哲学是一门学问,不如说它是一种生存“态度”

-只有在传达的内容被理解并达成一定协议的时候交流才有意义。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6

时隔一年,从阿德勒心理学的《被讨厌的勇气》来到了2.0版《幸福的勇气》。小时候常常听说要“有勇气”,“勇气”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我也从未想过,拥有幸福竟然也是需要勇气。

这让我想到一首叫做《当你前往伊萨卡》的诗,诗里的伊萨卡是个人人向往的幸福之地,但前往伊萨卡的路程道阻且长。追求幸福需要勇气,勇敢面对荆棘,勇敢接纳自我,勇敢的去尊重、去信赖、主动去爱。你的道路漫长,充满奇迹,充满发现。

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当我们在跟他人表述一件事情,特别是在情绪低落时,通常用到的语言逻辑是“可恶的他人-可怜的自己-以后怎么做“”,在心理学中称为“三棱柱”。

但可悲的是,大多数人只会专注在谴责他人的可恶和倾诉自己的可怜,却很少去思考实质性的问题:以后应该怎么做?我们应该谈的并不是这种事情。无论你怎么谴责“可恶的他人”、倾诉“可怜的自己”,也无论能够得到别人多么充分的理解,即使可以获得一时的安慰,也解决不了本质问题。

我们在倾诉“可怜的自己”时,通常会唤起关于过去的很多并不美好的回忆。我们认为这些过去就是一直无形的手,干预和影响着我们现在的行为。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过去经历什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如果看待过去”,真正影响我们未来行为的是“我们看待过去的眼光”。

历史常常按照掌权者制定的。一切年表和史书都是被篡改过的,目的就是为了证明时代掌权者的正统性。然而对于我们个人而言,人人都是“我”这个故事的编纂者,为了证明“现在的我”的正统性,其过去往往会被随意改写。也许我们的过去并没有那么可怜,在我们描述“可怜的自我”时,无形中我已经篡改了“我的历史”。

所以,我们应该离开自我情绪和思维的怪圈,去思考实质性的问题“以后怎么办”。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7

家有七岁小儿。在对孩子未来的畅想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希望他能够幸福。幸福应该是件很简单的事情吧?回顾自己的生活,特别是翻过《幸福的勇气》后,不得不承认幸福并非易事。获得幸福是需要勇气的。

《幸福的勇气》是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岸见一郎、古贺史健阐述阿德勒哲学的第二本书。本书继续沿用上一本的风格,以对话方式,在青年与哲人的一问一答之间,结合青年的教育实践困惑,引导读者思考如何获得“幸福”。划分“自己的课题”和“他人的课题”,平等尊重地看待他人,接受“不完美”,自我认同,主动信赖,主动去爱,从“自我”中解放出来,实现自立,在真正意义上接纳世界,最终体会到幸福(“共同体感觉”)。这看似简单的几句话,真要做起来,何其艰难。我们大多数人在意他人评价,无法遵从内心;担心背叛,不敢信赖;害怕伤害,不能全心全意去爱。这本书中犀利地指出隐藏在“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心理动机,特别是“问题儿童”的“问题行为”。此外,指明了教育的目的,让我这位在育儿道路上“精疲力竭”的妈妈萌发了不少感悟。

周四晚从托班接到小儿,得知其未完成大部分作业。待十点,由于第一遍课文读得磕磕绊绊,要求再来一遍,他不乐意,陷入僵局。僵持了半小时后,放弃作业,让去睡觉,他亦不同意。换成他爹,两三分钟过后,娃哭得一塌糊涂。娘亲再上,终于在十一点十分完成。

第二天早六点起床后,坐在沙发上发呆时,想起了《幸福的勇气》。初次接触了阿德勒哲学的青年满怀希望地辞去图书馆的工作,成为了一名教师,奉行“不批评不表扬”的观点实践教育(平等尊重地看待他人),却陷入困局。就像我自己,本着“尊重”孩子、不打骂的原则,但常常沮丧于温和的词语没有力量。

幸福的勇气读书笔记 篇8

《幸福的勇气》是继《被讨厌的勇气》后,岸见一郎和古贺史健再一次合著的勇气两部曲的第二部。书中主要讲的是阿德勒个人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阿德勒,与弗洛伊德、荣格并称“心理学三大巨头”,作为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和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有“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之称。

上一部《被讨厌的勇气》告诉我们:要有被别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要学会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工作、交友、爱)和他人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接纳不完美的自己,爱上自己,从而获得“做自己”的勇气。而《幸福的勇气》则指导我们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学会爱,而获得作为人的真正幸福――贡献感。

本书主要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在教育中尊重孩子就是“实事求是地看待一个人”;人的心理通过控诉“可恶的他人”和倾诉“可怜的自己”来获得他人的关注;幸福即贡献感,学会爱他人,从而实现共同体感觉。

书中提到阿德勒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如果宇宙中只有“我”一个人存在,那将是一个没有语言也没有道理的世界,不存在竞争也没有嫉妒,但也没有孤独。因为只有存在“疏远我的他人”的时候,人才会感受到孤独,孤独只存在于“关系”之中,社会的诞生也是“苦恼”的诞生。在社会中我们深受冲突、竞争、嫉妒、孤独以及自卑等各种烦恼折磨,如何没有他人,也就没有烦恼,但是,我们根本无法摆脱他人,除非“一个人生活在宇宙中”,所以说“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

“人的一切烦恼都是人际关系的烦恼”,相反,“一切的快乐也源于人际关系”。

人从婴儿呱呱垂地,就通过“哭”来操控他人来获得满足、获得安全感,从而获得“被爱的生活方式”。“被爱的生活方式”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生活方式,它是关于如何集中他人的关注、如何站在“世界的中心”。它是孩童时代生存的战略,而一个人要变得真正的成熟,则要摆脱“被爱的生活方式”,重新选择新的生活方式:摆脱自我(摆脱以自我为中心),学会自立,学会主动去爱,在爱他人中感受到共同体感觉。阿德勒的心理学理论主张一切从自我出发,不管他人如何,作为个体,对于自我,学会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期待他人的关注;对于他人,学会尊重,学会主动去爱,学会在共同体中合作。

书的最后:“世界很简单,人生也一样。但是,‘保持单纯很难。”因为需要不断经受平凡日常的考验。但是,我们拥有的时间有限,所有的人际关系的成立都是以“分别”为前提,现实就是我们为了分别而相遇,我们能做的事只有一件:在所有的相遇与人际关系中,不断地朝着“最佳分别”努力,以便有朝一日分别的时候,可以无憾地说“与这个人相遇,一起度过的日子很对很值得”。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系列


为了确保质量的同时将工作活动如期进行开展,不妨动笔写一份策划书,策划书能够有效提高办事效率和成功率。您一定也想了解策划书的大体写作框架吧!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系列”,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1】

暑假里,我津津有味地读完了由意大利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卡尔洛·科洛迪创作的《木偶奇遇记》这本书。书中讲述了一个名叫皮诺曹的木偶孩子,经历波折,经过考验,最后成为一个勇敢孩子的故事。

故事中的主人公皮诺曹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个双面人。首先,他是一个自私、爱撒谎、贪玩的坏孩子。他竟然把爸爸用自己仅有的一件冬衣换来的识字课本,换成戏票进了木偶戏院。他在仙女面前连说三次谎话,使自己的鼻子长得在屋子里转不了身。他不听劝告结交坏朋友,逃学、打架到玩儿国,最后落得个把自己变成驴子的下场。同时他又是一个天真、善良、有正义感的好孩子。为了能让爸爸变成一位体面的先生,他竟然相信一夜之间种下金币,就能发财的鬼话。每当他做错事后都感到很自责,为自己辜负了疼爱他的爸爸和耐心帮助他的小仙女而内疚。他还冒着被警察抓地危险救助根本就不是自己打伤的同学。最后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和勇敢带着爸爸从鲨鱼腹中逃出,又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通过劳动让爸爸过上幸福的生活,也让自己从木偶变成了一个真正的小孩。

我爱看这本书,不仅是因为它情节生动、曲折,人物有趣,更因为它使我认识到,世界上不但有外表仁慈,内心善良的人,还有许多披着羊皮的狼,只有学会了如何分辨真与假,是与非,才能幸福地走完人生。书中的独眼猫和拐脚狐就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骗取皮诺曹表演完后的钱,使他受了不少苦,但皮诺曹勇敢克服困难,摆脱困境,最后与他们断交。皮诺曹的木匠爸爸和蓝发仙女都是善良的人,在他遇险时,会伸出援助之手,原谅皮诺曹闯下的祸,指引他走上了正确的轨道。

回想生活中的往事,我也有过像皮诺曹一样经不住诱惑总是贪玩,不听话的经历,每次做错了事也都像他一样后悔过。可是今天,我却从书中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个人在成长中难免会犯一些错误,只要我们能知错就改,知恩图报,坚定信念,就一定会成为对家庭、社会有用的人。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2】

最近我读了一本书,名字叫《木偶奇遇记》。虽然这本书是童话风格,但是也有教育意义。

这本书主要内容是:老木匠樱桃师傅找到了一段木头,准备拿它做一张桌子,可是这段木头又会哭又会笑,像个娃娃似的。樱桃师傅把这段木头送给了他的老朋友杰佩托。杰佩托要把这段木头做成一个木偶陪自己玩,他想完以后马上就动手做木偶,并给他取名叫匹诺曹。杰佩托出去干活了,匹诺曹把脚搁在火盆上睡觉,第二天早上醒来发现两只脚都烧掉了。杰佩托回家把自己准备吃的早饭给了匹诺曹,他给匹诺曹重新做了一双脚,还卖掉自己的短上衣给匹诺曹买回来一本识字课本,可是匹诺曹卖掉了识字课本去看木偶戏。匹诺曹虽然一直想做一个好孩子,但难改身上的坏习惯,他逃学、撒谎、结交坏朋友,几次上当还屡教不改。后来,一个仙女教育了他,每当他说谎的时候,他的鼻子就长一截。他连说三次谎,鼻子长得就连他在屋子里转身都不能了,这时匹诺曹才开始醒悟,但还是经不住坏孩子 的引诱,又跟着到“玩儿国”去了。几个月后,匹诺曹的头上长出了一对驴耳朵,紧接着就变成了一头十足的驴子 ,并被卖到了马戏团 。不久,匹诺曹在演出中摔断了腿,又被马戏团 老板卖给了商人去剥皮 做鼓面。在紧急关头,还是仙女解救了他。匹诺曹决定痛改前非 ,终于有一天变成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孩子。

读完这本书后,我明白了要做个诚实的孩子,不能说谎,不然就会鼻子长长。虽然鼻子不会真的长长,但是说谎会产生不好的后果,大人知道了还会生气,所以一定不能说谎。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3】

童年时的快乐在我的生活中已经渐渐远去了,但是《木偶奇遇记》这本书却让我重温了童年时的快乐。

《木偶奇遇记》里的小木偶匹诺曹跟我非常像。书中写道:“匹诺曹听了这句唬人的话,马上就倒在地上,赖在那里不肯走了。”当时我看到这儿的时候,就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和匹诺曹相似的经历,那时的我还在上幼儿园,每天早上,我都不肯去上幼儿园,妈妈就骗我,说我再不去上幼儿园就要把我扔到猪圈里,我听了之后就直接坐在地上嚎啕大哭了,妈妈也拿我没办法。这件事情现在想想还觉得很可笑呢,以前的我是那样无知,不过,这也算是一种快乐的回忆吧!

书中还有一篇是写匹诺曹打架的,打架我不记得自己有没有打过,但吵架还是有很多的。吵得最凶的一次是有一个人来我们家买酒,我看样子好像是一个疯子,当时就没怎么在意,可是后来,他一直缠着我妈妈不放,我火气就一下子冒了上来,和他吵了起来,可怜的我最后竟然还被他给骂哭了。呜呜!天哪!天底下怎么会有这种人哪!苍天哪,长长眼,拜托以后不要让我再碰到这种人了,想到这儿我就直冒冷汗,但这难道不也是一种快乐吗!

书中的快乐有很多很多,我生活中的快乐也有很多很多。看了这本书,也许会让你的心情一下子变得明朗,也许会让你陷入深深的沉思,也许会让你重温许多东西……反正我看了这本书之后,自己的心就会产生许多新的思考,比如说会回想自己的往事,会拿自己跟匹诺曹对比,会想想自己如果是个木偶,那又会怎样。就在思考的过程中又会产生许多快乐,难道不是吗?

总之,阅读了《木偶奇遇记》后,我可以找回并重温以前的快乐,还可以产生许多新的快乐!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4】

《木偶奇遇记》是我最喜欢的童话书之一,读完这本书后,我对这本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本书主要讲了匹诺曹是老头儿用木头雕成的,奇迹般拥有了生命。匹诺曹一心想成为一个用功读书的好孩子,但他总经不住诱惑。为了看戏,竟卖掉了自己的课本。别人好心给他五个金币让他拿回课本,可他又被狐狸和猫欺骗,不但金币被偷走,自己也差点被吊死在树林里。幸好仙女救了他,仙女劝他不要说谎,不然鼻子就会变长。经历了几次鼻子变长的丑态之后,他决心好好读书,可是又被诱惑到玩儿国玩耍。在那里他和同伴都变成了驴子,受尽欺负。幸亏得到仙女的救助变回了原样。经历这些事情后,匹诺曹变得诚实、勇敢、爱劳动、爱学习,也懂得更加爱他的爸爸。

匹诺曹一开始顽皮任性,又不努力学习,经历过一些事情后,明白任何好的东西都要用自己的努力来换取。人不可能一开始就完美,必须经过努力才能完善自己。匹诺曹从不同的遭遇中不断经受考验,改正缺点。最后他超越自己,完成了从木偶到人的转变。

我觉得我应该克服身上的各种坏毛病,做个好孩子。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5】

今日去了图书室,我放眼望去:这间屋子既干净又宽敞,有好几个大书架挺直地站在那儿,上头的书被工作人员摆放得整整齐齐。有世界名著、中国四大名著、儿童杂志、漫画······我挑来挑去,就拿了一本《木偶奇遇记》坐在椅子上认真地读起来。

故事讲述:一只会说话的木头被杰佩托做成一个木偶,然后杰佩托给它起名叫‘匹诺曹’。这只木偶到了该上学的时候了,杰佩托就给他买了新书和钢笔,可由于匹诺曹不好好在学校读书,几次被骗落入坏人手里。好容易在马戏团赚到钱,却被一只瘸腿儿狐狸和一只独眼儿猫给骗了。没了钱,匹诺曹又饿又渴,恰巧走过一个葡萄架,上头挂满了紫莹莹的葡萄,他怕惊动这户人家,于是就细心翼翼地踮着脚去摘,可是一不细心踩到了地雷——猎人的捕兽器。猎人明白匹诺曹的遭遇后,很是同情,就摘下两大串紫盈盈的葡萄,让他路上吃,匹诺曹感动地哭了。从那以后,匹诺曹那贪玩,淘气的性格总是让他吃亏,多亏有一位善良的仙女救了她。最终,匹诺曹渐渐长大了,懂事了,慢慢的,他不再惹事了,也愿意好好学习了。仙女为了奖励他,就把他变成一个人。

从这本书中我读懂了:要好好学习,不能贪玩,俗话说得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啊,对于时间来说,它就是无价之宝,就算你很富有,你也买不回时间,所以我们要珍惜宝贵时光,努力学习,奋发图强!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6】

我读过的课外书当中最喜欢的是《木偶奇遇记》了,书里面讲了一个由木头做成的会跳舞、会说话有感情的神奇木偶人皮诺基奥变成真人的故事。开始时他逃离学校和家庭,向住那种即不用读书和劳动又可以尽情地玩耍的生活,结果在一次次的“奇遇”中受尽磨难,经过仙女的指点他渐渐地明白做个好孩子的道理:应该上学读书,需要听一听大人的话。最后在仙女的宽容和帮助下,善良的木偶人皮诺基奥变成了一个懂事、诚实、勇敢、善良的真正男孩。

读完这个有趣的故事,我的心情很复杂,每个孩子不都有些皮诺基奥身上的缺点吗?并不是有缺点就是“木偶人”、就是坏孩子,只要勇敢面对自己的缺点,好好改正,多听取对我们有利的劝告,改正了就是好孩子。我记得每次爸爸看见我玩IPAD上的游戏时,都会说:别玩了,心思全在游戏上,多做些题多看点书对你有好处。觉得爸爸好烦人,我只想一时玩得痛快,哪管还有什么作业,复习功课,看课外书,结果期末的数学测试考得很不理想,我很后悔没听爸爸的话,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一定少玩游戏了。每个人心里都住着一位仙女不是吗?

生活中经常可以听到或者看到一些孩子不好好上学,泡网吧、说谎、好吃懒做、养成一身的坏毛病,结交坏朋友,结果在坏人的怂恿下做出危害社会和家庭的事情,使自己悔恨一生。

不因恶小而为之,不因善小而不为,很多坏习惯都是从不以为然小事开始的。

我将把这个小木偶人的故事永远记在心里,让他时时鞭策、提醒和鼓励我,伴随我成长。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7】

正处于最后的浪漫时期,一个快乐的暑假即将过去。这个暑假,我看了一本好书,《木偶奇遇记》。当我发现这本书时,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起来。刚翻开几页书,就看到这样一句话:据说爱撒谎的孩子会长鼻子;懒孩子会变成小驴。你相信吗?我不信。

故事讲述了杰佩托用安东尼奥送给他的一块会说话的木头做了一个聪明顽皮的木偶,并给他取名为皮诺奇。皮诺奇一吃完,就跑来跑去,把他父亲送进了监狱。皮诺奇不听蟋蟀的劝告,又杀了它,于是开始了悲欢离合的生活。他用他父亲的课本和他的外套换了一张演出的票。后来,木偶剧院的导演让他带回四枚金币,但他遇到了一个骗子,骗走了他的金币,把他挂在了树上。

幸运的是,善良的仙女及时救了他的命,并对他施了魔法。皮诺奇说谎时,鼻子会越长越大。他甚至出不了门。后来,他承认了自己的错误。仙女叫了许多啄木鸟,又啄短了它的鼻子。过了一些日子,皮诺奇仍然没有主见,总是听别人的花言巧语,失去理智,忘了正事;他父亲的痛苦唤醒了他。终于实现了愿望,找到了父亲,立志做一个爱读书的孩子。经过自己的努力,他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我是皮诺奇,第二个木偶。有时候我没意见,有的就是懒,有的就是调皮。比如有时候别人让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有时候不想工作,有时候做坏事。但是现在我要改正,因为我还没有变成皮诺曹,我也不想变成驴子。皮诺奇因为懒变成了一头驴,因为爱说谎鼻子变长了,只剩外套浪费了父亲的识字课本!但转念一想,我没那么坏,一定要改掉坏习惯。

我喜欢这本书。它就像我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看到自己会犯的错误。我要改变,不是做匹诺曹,而是做一个真正的好孩子!现在想想笑的问题,我相信。它让我意识到自己充满了缺点和坏习惯,但我决心改正它。

读书笔记木偶奇遇记【篇8】

这个寒假里,我看了一本书,是关于一个最有名的木偶的书。我不说,你肯定也已经猜出来了!对,就是皮诺曹。他可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大明星呀!

皮诺曹是在木匠杰佩托的手里诞生的,杰佩托像爱自己的儿子一样爱着他。但皮诺曹刚开始可不是一个好孩子,他撒谎、任性、不爱学习。上学第一天就把老杰佩托卖掉外套才买来的课本卖了去看戏。又上了两个坏蛋猫和狐狸的当,想不劳而获,从此开始了他的悲惨经历。

最后结交了坏朋友灯芯,一起去了玩乐国,变成了驴子。经历种种磨难后,皮诺曹终于在仙女的教导下改正了错误,变了回来。当他听说父亲杰佩托为了找他被鲨鱼吃到肚子了后,毅然决定去救父亲,并且细心的照顾他。他的诚实、勇敢、善良最终使他成为了一个真正的男孩。

我喜欢皮诺曹,虽然他有缺点,但是他通过自己的努力改正了,所以他是一个好孩子。通过皮诺曹还使我懂得了,做人要诚实、勇敢、善良,还要勤奋好学和孝敬父母。我知道我也有很多缺点,尤其是有时管不住自己,上课爱说话,老师和妈妈为此很是头疼,我要向皮诺曹学习,通过努力改掉坏毛病。

新的一个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相信我会做的更好!

猜你喜欢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