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划书范文网

导航栏

×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发布时间:2023-05-15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通用10篇)。

当我们在生活中有独特的见解时,此时,动笔记录是我们最好的记忆方式。心得体会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虚夸,不作假,不无病呻吟。如何动笔去写出一份优秀的心得体会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精心整理了《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通用10篇)》,欢迎阅读,希望你能阅读并收藏。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1

有时,我们不是没有机遇,而是没有真正得把握好机遇。题记

生活中的机会,就如风筝与风一样,只要把握住机遇就能闯出一片湛蓝的天空。忽然间想起了一篇文章《当风筝遇上风》。

这篇文章写了一个放风筝的小孩,第一次她错过了机会,第二次她把握住了机会,放飞了风筝。是啊,当风筝遇上风,不就如人遇上机遇吗?

许多人认为自己还未成功,眼巴巴的看着别人一步步走上成功的阶梯,那是因为你没有把握好机会。大家应该都放过风筝吧?如果,没有看准时间,盲目地奔跑,那结果便可以看到。我们学习,如果没有把准时间,把握机会与方法,盲目地学习,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人的一生,机遇会有许多许多,但每一个机遇往往会降临给有准备的人。

当我们为自己怀才不遇而烦恼时,我们就应该打开自己的知识仓库,看看仓库的资源是否已经枯竭,这时的我们就无暇去考虑命运对自己是否公平了,而会去为了自己充电,去储备各方面的原料。相信老天在适当的时机,给我们相应的回报,而那时我们获得的不仅仅是这些了。就如我在作文上比较突出,我便得抓住每一次练习作文的机会,比赛来临,就如风来了,我便得放开身心,去写这篇文章。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有的人总是怨天尤人,怨自己为什么总碰不到好的机遇。其实这些人在怨天尤人时机遇已经与它失之交臂了。其实世上本没有好与坏的机遇,就看你有没有抓住机遇。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就像风筝遇上风一样,得把握时机,让风筝自由地飞,我们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都应该记住:

当人遇到机遇,要学会把握机会!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2

追风筝的人,围绕风筝与阿富汗两个少年之间展开,一个富家少年与家中仆人关于风筝的故事,关于阿富汗历史政治,种族文化的故事。

主人公阿米尔不是英雄,和我们看的电影中主角光环并不一样,他对父爱的渴求、对优越感的渴望以及面对恶势力时的自保。他嫉妒父亲对哈桑好,恨不得自己血液里流淌着父亲的血;看见哈桑被强势蛮横的阿塞夫猥亵时,躲在角落中不出声;后来因为没为哈桑挺身而出内心受到煎熬,还设局陷害让哈桑和阿里离开了他们家。

相反,哈桑对阿米尔是非常忠诚的,有仆人对主人的忠诚,有对朋友的忠诚。他为了阿米尔少爷博得父亲的爱,一直是那个追风筝的人,后来知道阿米尔不想见到自己时,附和他的谎言,离开了家;原谅抛弃了自己的母亲,一直对她很好。

我觉得在生活中,哈桑这样善良可爱的人很少,在从来没被承认的友谊中,始终不变地奉献着对阿米尔少爷忠诚的爱;阿米尔在之后的二十多年,因为背叛内心一直自责,受煎熬,最后踏上了成为好人的路,冒死将哈桑的儿子救出,成为了那个为索拉博追风筝的人。

知错就改,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3

作者围绕着阿米尔和哈桑的友谊,由小时候的童真,调皮到背叛、愧疚到成人后的救赎,仿佛冥冥之中有注定,哈桑的儿子救了阿米尔,阿米尔扶养索拉博长大,并一生关注和关心这个孩子。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大环境,离不开国家,离不开世界,亲情,友情,爱情~~都在经受着考验,也在伴随着个人的成长。爱米尔,哈桑,索拉博三个人的心理和性格都有着不同程度的扭曲。战争、种族歧视、宗教信仰、血统都成为影响他们的环境。包括阿塞夫他其实就是一个心理扭曲的变态人。而他们每一个人的行动也都让人感动和佩服。反观今天有多少人能做到?所以让我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无论事事如何变迁也改变不了的事实就是你是中国人,阿富汗人,美国人……无论哪个国家战争永远会伤害孩子,伤害无辜的人,伤害任何一个人!伤害不仅是肢体上的而是从心里长出来的。所以我们知道如何去爱我们的孩子,给予他们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是非观念和勇敢。所以我们知道信任、承诺和责任就是信仰。快乐不会因为任何的因素而变成灰色,就如阿富汗的战火依然不能让人们忘记追风筝的习俗,那是美好的愿望。又如中国过去再穷也会有新衣服过年,也会有一顿不一样的年夜饭。《追风筝的人》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孩子的心理,脆弱、敏感、胆小、阴影……想到索拉博总是很难过,他所承受的一切影响他的一生。非常喜欢这本书,为你千千万万遍,也从我们这里开始吧。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4

买了一本新书《追风筝的人》,一口气读完,我不禁生出许多感慨。

这本书主要讲了这么一个故事:少年阿米尔和家里仆人的儿子哈桑情同手足,然而,在阿米尔12岁、哈桑11岁时,哈桑遭受了小恶霸的欺辱,就在一旁的阿米尔却因为怯懦不敢上前,又不忍心旁观,于是默默走开。后来,阿米尔觉得自己对不起哈桑,无法面对他,就想办法逼走了哈桑父子。

多年后,阿米尔回到阿富汗,见到了老朋友拉辛汗,拉辛汗告诉了他很多他此前不知道的事情。比如,哈桑其实不是阿里的儿子,而是他同父异母的弟弟。阿米尔感到愧疚万分,而哈桑和他的妻子此时已经被人开枪打死了,只留下来一个孤儿,也就是阿米尔的侄子。阿米尔想尽办法终于找到了侄子索拉博,并把他带到了美国,阿米尔的家。

这本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哈桑和阿米尔之间永不褪色的友情。哈桑可以为了友谊、为阿米尔做一切事情,尽管他至死都不知道阿米尔其实是他的亲哥哥。在我的身边,有这样忠实的伙伴吗?有。然而,我待他们如何呢?是不是像阿米尔对待哈桑一样,戏谑?捉弄?也许在我看来只是开玩笑,但在他们眼中呢?嘲讽?他们的看法可能和我并不一样。即便真的找到了想法完全一样的“知己”,又如何呢?不适宜的玩笑开多了,友谊的小船再坚固,也会有裂痕的。

阿米尔对哈桑百般戏弄,哈桑却始终不以为意。他明知自己床中的硬币和手表都是阿米尔放的,他也知道阿米尔这样做的目的`,但是为了成全阿米尔,哈桑还是选择了帮他说谎,承认了偷窃。正是这种忠实与默契,维持了他们随时可能支离破碎的友谊,也使得阿米尔愧疚多年,怀念终生。

友谊的小船真会“说翻就翻”吗?未必。如果是真正的朋友,那么,只要朋友间的忠实与默契还在,友谊的小船即使经历了惊涛骇浪而有所破损,也能很快修补完整。

阿米尔和哈桑,他们是真正的朋友。修补他们友谊小船上裂痕最好的材料,是朋友间的忠实与默契。忠实不是百依百顺,而是只要朋友是对的,就支持他;默契不是心照不宣,而是不管朋友如何惹了你,或你如何惹了朋友,你们都永远相互理解。

我坚信,友谊地久天长。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5

《理想的风筝》,光是念题目,就有着新鲜而深刻涵义。

每人都有理想,@Y一位老师少了只腿,可他不气馁,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越飞越高。他一瘸男人,比躺在病床上埋怨着自己的腿的人强多了。身为老师,瘸了常麻烦的。也许,他的理想是好好当一位老师,那么,他的理想系在了风筝上,每次都特别的高,飞得特别的好,他的理想离他根本就不远了。

“圆木仗”是他的好助手,没有它,刘老师不可能那么那么的伟大,说不定]了它,刘老师就还在病床上呢!那在现实中,这根拐杖就是我们的支柱。刘老师瘸了还能这么的,我们呢,四肢齐全,可对自己的理想根本就没迈过一步,对吗?

也曾试过把理想系在风筝上,让它飞高飞远,让自己的理想靠自己走,自己向理想走去,可却没有达到:

我写过一封书信,的内容是,要自己好好学习,相当于计划表,可当我想做这件事时,却身不由己,不由自主地把它给撕了。

我实在想不通,刘老师的理想率已经少了一大半,他却能挺过去,而我,懒惰得连自己条件充足了还不知足,还跟自己的理想怄气,我真不应该呀!

但愿我自己理想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有了曲折挺胸抬头;骄傲了,自己改过;飞高了,永不知足!朝自己的理想飞吧!!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6

偶然在网上看到《追风筝的人》,原本以为是关于爱情的小说,细细读了之后才发现,它讲述的是友情的故事。乌云压头而至,我坐在幽暗处,闭着眼,带着淡淡的伤怀,回忆起文章的内容:多么单纯的孩提时光,哈桑与阿米尔虽然身份不同,但他们之间的友情却很真切。

故事中,他们处处受到本地人的欺负,异样的目光,加之战火的侵袭,让原本亲和的世界失去了本应快乐的儿时天地。大人的情感愁楚给了他们,在坏小孩面前,阿米尔产生了畏惧,然而,善良可爱的哈桑却时时都在保护着阿米尔,不让阿米尔受到任何伤害,他做这些,并不是因为阿米尔是他主人的儿子,而是因为他们之间那份真挚的友情之约。然而,哈桑被打,被欺骗,被误解都因阿米尔的心境过于懦弱所制。最后,哈桑选择了离开,阿米尔的内心则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十几年后,阿米尔用行动弥补了多年前的过错,挽回了自己儿时的懦弱之行。文章里的风筝是他们之间友谊的见证,哈桑在给阿米尔捡风筝时受到欺辱,而阿米尔却看之不理。事后,他们都在无声的躲避。

哈桑幼小的心里面并没责备阿米尔的意思,他选择了默默承受。时间与地域的推移并没有使他们之间的友情变质。细细想我与她之间的友情呢?是不是随时间的消逝而变了质?

漆黑的夜空下,月光倾斜,我倚窗望影凝思:每个人的心境都是不同的,如果我们试着用心去感受他们的心,那么我们就会发现,他们的内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对于自己的朋友,如果你进一步去感受他的心境,你就会发现,你与他的心境是有相通之处的,就因为这一点,它才时不时的会触动你的情感线,让彼此的心境都明白彼此的意思。哈桑就是明白了阿米尔的心境才离开的。但我们要明白,不真挚的友谊好似你的影子,当你处在阳光下时,它会紧紧地跟着你,但你一旦走到阴暗处时,它立刻就会离开你。

阿米尔因为儿时的不勇敢,在哈桑受欺负时抛弃了他,之后又故意让他爸爸误解他。单纯的哈桑就像单纯的我们,误解了友谊的真谛。我和她之间也是如此吗?我想时间会证明一切的,包括被黑暗笼罩的月之友。拿起我与她共同拥有的笔,依光写下:真正的友情延续来自心灵,不论联系有多少,只要内心留有彼此的一片天空,那么偶尔一声问侯就会带来会心的一笑。时间长了,这种友情也会如咖啡一样浓厚了。就像阿米尔与哈桑,他们的友情就是源于心底的最深处的结果。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7

这篇《理想的风筝》叙写的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且左腿完全被截去的中年历史教师――刘老师。

刘老师是一位和蔼慈祥、对生活充满了热爱的老师。我读了这篇文章深受感动。一个年过半百且失去一条腿的人,居然还能够以顽强的毅力站起来,去放风筝,去教书,实在是了不起。我也想到了我自己,我向来经不起挫折,哪怕是一道奥数题不会做,都会气得扔笔。有一次,我做书上的一道题,总是做不出来。我自己尽量压抑自己,可我还是气,不高兴,觉得自己没用。不仅把笔丢了,还哭了。想到这,我十分惭愧,觉得自己很没用,遇到困难和挫折就心灰意冷,不能坦然面对。刘老师也是个爱国的人,这一点我却比不上他。我并不是不热爱祖国,但我不如他。他讲到祖国辉煌历史的.时候十分激动,讲到祖国蒙受屈辱的历史时却那么悲愤。

而我,祖国在某些方面取得成绩,我不在乎。看到外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我却很激动,好象是自己国取得的一样。当祖国在某些方面刚刚取得突破时,我会想:才突破,美国都取得那么大的成绩了,中国才这么点成绩。好像我不是中国人,是外国人,不重视中国。我应该学习刘老师的爱国精神,做一个真正的爱国者。不崇洋媚 外,要加倍热爱自己的祖国。刘老师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正因为他有着崇高的理想和追求才焕发出旺盛的生命力。

刘老师热爱生活,爱岗尽业,这种思想境界,令我钦佩。我明白了:生活不可能事事如意,一帆风顺,困难和挫折总是难免的。我要以刘老师为榜样,热爱生活、刻苦学习,以顽强的意志和毅力去放飞理想的风筝。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8

今天无意在茫茫书海中寻找到了一本书,这本书,正是我朝夕期盼的心声。或许,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一个平凡人的痛楚。我会相信命运,我更相信自己可以改变命运。而这本书却告诉我了一个注定的命运。在冗杂世界里的纷繁,习惯了一切的美好,如今还要再次温习那些支离破碎的情感,想挽救,只因为愧疚……

这本书的名字是《追风筝的人》,可能因为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太坎坷,所以我无法用一颗平静的心,一颗享受的心去品味这本书真正的韵味,品茶或许不适合这本书真正的意境。而这本书真正带给我们的是那种境界。让自己融入进了那个纠结的故事。去用心评价每一个人物带给自己的种种思考。我想,这本书最好的地方在于它不做作,让读者真正的感受到来自异域的不公。我带着满心的沉重,静静的融入到了那一个世界里,那是一个被人遗忘,却容易受伤的世界。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富家公子阿米尔和他的仆人哈桑的故事。这两个人物也是这本书的主要人物。哈桑总是百依百顺的对待阿米尔。可是阿米尔为了博得父亲全部的爱,甚至不惜背叛哈桑。最后哈桑在阿米尔的背叛下,和他的父亲离开了服务了很多年的地方。他们的付出,没有得到任何的奖赏。留给他们的只是无尽的遗憾。或许吧,遗憾还没有结束。甚至是一辈子的事情,谁也无法知道他们的遭遇……在别人眼中,他们不仅是仆人,还是不同种族的人类,被别人歧视的种族。

数年以后,阿米尔的父亲带着阿米尔从喀什布到了美国。开始了他们新的生活。而阿里和他的儿子哈桑仍留在阿富汗。后来,阿米尔的父亲和阿里都相继到了另一个地方天国。阿米尔也有了他的家庭和事业。而哈桑也有了自己安逸的生活。或许是出于良心的不安,阿米尔又重新开始寻找哈桑。当寻找到哈桑的时候,没想到哈桑却意外丧生,留下的只有不满1岁的孩子。阿米尔十分愧疚,故事还没有结束,后来他发现了一个惊天的秘密,让阿米尔原本愧疚的心变得无法原谅自己。或许吧,正是这个秘密让哈桑唯一的孩子得到了好的照顾。

或许哈桑和阿米尔这种背叛与友爱纠缠的感情正是感动读者的线索吧!不想用自己的感觉过多的去发表自己的想法。毕竟我没有经历过,是无法体会作者写这篇文章时的感慨。读后的感觉真的很压抑,看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水,洒满了背叛与友情,告诉我们的是珍惜与信任。

我只想说,在背叛的世界里,不管友情还是亲情都是不堪一击的。雨过之后,没有人能记得在背叛的面具下是怎样一张流着泪的脸颊。花开的世界里,尔虞我诈让我们受过伤,流过泪,骄傲过,虚伪过,或许,没有一种良药能让我们默默无闻付出一辈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可以得到别人的肯定。可是这个世界本来就是不公平的。太多的是非让我们的身心过度疲惫。还是得放下包袱,平静的来面对一切的得与失。就算被谎言蒙在鼓励,我们也要坚强的面对生活,这是我们最初所追求的,不是吗?花开,还是会枯萎。太多的美好瞬间只是一两秒的时间,我们必须去珍惜。就像哈桑一样,一生不抱怨,守候那个最初的阿米尔,就算死了也不知道那个秘密。可是,我想他应该不曾后悔为阿米尔做的一切。我想,无声的世界也是有美丽的故事。他完美的诠释了一个平凡人的世界。我们应该知道我们的命运会比哈桑好很多,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岁月里。在这段平静的岁月里,我们更应该用静心去为别人着想。我们无法达到哈桑的境界。可是哈桑的境界正是我们所追求的……

结局是阿米尔和哈桑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是这本书的秘密,当知道这个秘密的时候,你是否和我一样感到……等候花开,却无声,静心的世界永远比喧闹的世界少一些虚伪……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9

追风筝的人?

初看题目,为什么要追风筝?谁在追风筝?

追风筝是阿富汗的传统活动,是哈桑和阿米尔在追风筝。

哈桑曾是为阿米尔追风筝的人,而到后来,阿米尔开始为哈桑的儿子追风筝。

哈桑是个从头到尾从里到外无可挑剔的孩子,不管是性格还是为人处事,都是个纯净干净得仿佛天使一样的人。而阿米尔性格中的很多部分都是一个人类身上很正常有的感情,比如阿米尔小时候很自私,又很胆小,没什么男子汉气概,做事最先想到自己,比如当仆人哈桑――阿米尔最好的伙伴,被其他富家少爷围困在角落里施以暴力时,阿米尔――哈桑最信任的朋友,却蜷缩在阴暗的角落里默默注视,直到泪流满面却仍不敢挺身帮助,比如阿米尔因为懦弱而极端害怕直至惭愧不已,无法面对哈桑,最后甚至栽赃他,让他永远离开了这个家。这些思想都是常人身上会有的。但因为和哈桑在一起,这些在普通人身上在正常不过的却被无限放大成缺点。以至于在最先看的时候也会跟着作者的描述一起骂一骂阿米尔。但阿米尔很幸运,他身边有很多善良的人,他父亲,拉辛汉,阿里等等,这些人在影响着他,监督着他,爱着他,所以阿米尔能为自己的罪困扰那边多年,背负了内心谴责那么多年。当中年的阿米尔偶然得知哈桑的消息时,他却不顾危险,前往家乡阿富汗,开始了救赎。但时间是可怕的,因为它可以让一切都改变。终于回到家乡的阿米尔,目睹了家乡的变化,战乱不断,民不聊生。同时也见到了儿时的老管家,见到了荒废的家,也得知了哈桑的死讯。哈桑死了,阿米尔的救赎却没有停止,哈桑唯一的儿子索拉博落入了阿米尔儿时的宿敌手中,儿时的懦弱和愧疚缠绕着中年的阿米尔……,一场救赎再次开始,等到他最终解脱的时候,他才成为了一个完整也伟大的人类。

整本书没有很华丽的辞藻,仅仅是用那淡柔的文字细腻的勾勒了家庭与友谊,背叛与救赎,却给我以震撼。

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是阿米尔,都在不断追寻那早已消逝的哈桑,或而失望,或而欣慰,或哭或笑,人生也许就是在不断怀念和追寻过去中度过的。我想,书中的情感不仅仅是亲情,不仅仅是友情,只要是能够沉下心来阅读的人,都会被其中直指人心的情感打动,也会从中折射出自己曾经有过的心绪,比如伤害别人时的快意和犹疑;危机关头的懦弱无助;亲人面临危险时的慌乱无措;爱情乍到时的浮躁不安;失去亲人时的悲伤孤独;应该担当责任时的自私推诿,以及时常涌上心头的自责、自卑和赎罪的冲动……这样的情感没有任何的虚伪做作,是一个人在面临变化的那一刻来不及思索的真实反应,是一个人在夜深人静时最私密的扪胸自问。胡赛尼的笔犹如一把尖利的刻刀,将人性的真实刻画得淋漓尽致。

细细想来,我们似乎比阿米尔更幸运,因为他与哈桑是再也回不去了的,他的“风筝”已是残缺。而在这“风筝”的背后,附着的是人性,是诚实、勇敢、善良的品质,是我们人格的一部分。只有不失去我们的“风筝”,才能算一个真正的“人”。

阿米尔的“风筝”丢了,又被追回。而你的呢?其实,我们每个人的心里都应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风筝,它可以代表亲情、友情、爱情,也可以是正直、善良、诚实。你可曾丢失了你那只带有你人格的“风筝”?不论因什么,也不论为什么,让我们一起去追寻吧,一起找回我们的那只“风筝”,并将它好好保存,永远不再丢失。好吗?

追风筝的人读后体会 篇10

我一直相信,不管汉人、蒙古人,还是普什图人、哈扎拉人,尽管他们的外貌有差别,肤色有不同,鼻梁有高低,眼窝有深浅,但作为人类,作为不同的人种,有些东西是相通的、共有的、符合人性的。比如都爱亲情,孩童都渴望得到父亲的赞美认可,兄弟都对自己的兄长忠勇友爱、都对家园有深深的眷恋以及做了错事之后都有愧疚之感,都有未泯灭的良知和情谊。

《追风筝的人》是本脍炙人口的小说,它的语言明白晓畅,感情真挚朴实,它叙述了两代人的感情,同时它又写到了阿富汗人民正在面临的战争、种族冲突和宗教冲突。所以,它叫人一捧起来,就难以释手。

在阅读的过程中,我首先想到了陈忠实先生写的《白鹿原》。文中“爸爸”和阿里的感情以及“我”阿米尔和哈桑的感情简直就像是白嘉轩与鹿三以及白孝文与黑娃的感情的翻版。哦,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黑娃确实是鹿三的孩子,而哈桑,名义上是阿里的孩子,事实上是“我”的弟弟,“爸爸”的私生子。

所以,当“我”嫁祸于哈桑,当哈桑勇敢地承认所谓的“偷盗”行为而为“我”遮羞,当阿里和哈桑不得已离去,我终于理解了“爸爸”的失声痛哭,我也明白了《白鹿原》中一向忠厚能干与人为善的鹿三,为什么会毫不犹豫地手刃田小娥。

上一辈的主仆肝胆相照,下一辈的主仆却出现了弯路。

两本小说两相对照,使我深刻地理解了他们之间的恩怨与情仇。

哈桑死于塔利X之手,这不同于《白鹿原》中黑娃死于白孝文之手。这说明,陈忠实先生对人性的揭露,其程度远比卡勒德・胡塞尼更为深刻。所以,《追风筝的人》小说的出现,使我更加深刻地懂得陈忠实的伟大,感慨《白鹿原》小说的厚重深广。

再返回头来说《追风筝的人》这本小说。人,终究是环境的产物,“我”阿米尔尽管与哈桑从小一起长大,一起玩耍,情同手足,但毕竟身份不同,这身份的鸿沟使得“我”在关键的时刻退缩了,没有勇敢地冲上去,维护一直维护着自己的哈桑,从而使亲情产生了裂痕。

好在,父亲的友人,拉辛汗,洞察一切的拉辛汗,如先知一般的拉辛汗,给了“我”弥补一切的机会。成年的“我”从塔利XC的手中救出了哈桑的儿子,“我”的侄子,也完成了“我”的自我救赎之路。

借给姐书的小美女说,这本书她读了两遍。我在读的时候,主人公的际遇,也触动了我的心扉。我初中时代的邻居,我的小杰姐姐,她和我无话不谈,因为我们有相同的生活背景。我们都是从小就被送到奶奶家长大,之后再被领回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家。我是家里的老大,我背负做个好榜样的重任。而她,由于是第三个女孩,下面是唯一的弟弟,格外不受父母的待见。这不受待见的最终结果是,她私奔了!

尽管这私奔不是由我导致的,但私奔前,她曾经和我说了。

我却没有制止她。

原谅我吧,我那时也是个孩子,根本不懂得人心险恶,也不知道男女是怎么回事,我只想让小杰姐姐快乐地生活。如果时光倒流,我会阻止她,会叫她先忍受几年家里淡漠的亲情,而后和她一起努力,自己拼出自己的好前程。

尽管在内心里我指责了自己无数次,可是,时光毕竟回不去了。

阿米尔终于追到了自己的风筝,我和小杰姐姐的风筝,却再也追不回来了!

你能原谅我吗?

为你,千千万万遍!

猜你喜欢

更多>